在台灣,沒有心理醫師,找臨床心理師「從心對話」吧!




                OEOEOE聲音劃破空氣裡的寧靜,叭叭叭是急促的鳴笛,白色的車體搭配紅色閃燈,裡面承載著究竟是新生的開始?還是生命的終結?有沒有可能是另一個故事的轉折?在路上聽到救護車呼嘯而過,不管最終是哪種結果,「痛」是每個人都會嚐到的經驗,差別在於痛在心裡還是痛在身體。

                 第一次失戀,覺得世界風雲變色,行屍走肉意謂著軀殼裡的靈魂被抽真空,淚水是唯一能浸潤身體表面的液體。還記得第一次付出情感,從心動到最後心痛的落差嗎?這時候身體的機能或許沒有異常,但意識裡知道有一塊變得灰暗,這就是心理生病。汪峰在《存在》這首歌裡,有段詞可以詮釋這樣的感觸「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

  現實人生裡,付出的愛不會總是得到相等回報,無論我們付出的愛,對象是孩子、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工作、是夢想我們都曾在人生這條路上跌了一跤,膝蓋擦傷可以用OK蹦,但心裡的挫傷,沒有藥可以敷,我們只能提醒自己在那個地方別再受傷,又或者讓看遍心傷的心理師,告訴你多數的人是怎麼受傷的。

生命全程,包括始終

                 生命從哇哇墜地,就開始了跑向終點的宿命,有些人比較辛苦需要跑得比較久,有些人感覺辛苦所以就選擇不跑了。嬰幼兒、學齡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工作期、戀愛婚姻期、信仰抉擇期、臨終選擇期這些階段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功課,也可能是自己的「未竟事宜」。

                 完形心理學家認為人總有「未竟事宜」要去處理,指的是未完成的事情可能會讓人感覺到焦慮、緊張或後悔等情緒。這次,台灣菲斯特找來臨床心理師與醫師,一同和大家面對人生關係中的未完成清單。在台灣,沒有心理醫師這個專業職稱,在心理的醫療是由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負責。


        品芳心理師,為孩童的發展挺身而出,期許孩子都在安穩的環境下長大,溫柔的外表卻有堅毅的心,孩子的笑容是她最寶貴的回饋,而她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兒童心理治療所,陪伴一群孩子建立屬於他們的快樂童年;她要與我們分享有些孩子並不總是幸福美滿。想聽點我預約
   
                 宗瑀醫師,身兼作家與母親身分,在親子天下有屬於自己的育兒專欄,寫了一篇如何與孩童談「性」,寫出了許多父母覺得重要,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心聲,她與我們分享上班族如何面對親職經營?錯過可以再點我報名


                   純吉心理師,研究愛情的心理專家,金代詩人 元好問在《摸魚兒》寫到「恨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現實生活感情處理不好,往往會變成:恨世間情為何物?真叫人生不如死。純吉想跟大家分享人生中的愛情。

                 咏庭心理師,感性的浪漫主義者,接受了心理學的理性訓練,熱情的心受到了沉著的牽引,遇過很多人在情人與親人的界線間躊躇,要不要進入婚姻?她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與疑問,以過來人的身分用心理學來回答婚姻的問題。

                 培增心理師,進入婚姻後發現有一些心理學理論似乎失效了,身邊一些已婚姊妹們遇到婆媳問題,以及先生呈現態度,讓她從心思考心理學如何拯救已經在愛情墳墓裡的情侶,她想要分享怎麼從婚姻的槍林彈雨回到玫瑰情語。點我找回情語



                 家的問題解決了,安內後還得攘外;面對職場,總有些雞毛蒜皮、狗屁倒灶的事情,讓我們心有戚戚焉。品皓心理師,讓許多被老闆丟到壓力鍋燉煮的上班族,釋放壓力緩解焦慮,在嚴苛的職場中生存下來,我常問品皓這是怎麼辦到的?他說:「靠心理學」。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怎麼靠心理學在職場中求生?這很重要,快點選


                 玟勻心理師,同時擁有護理師心理師的專業證照,她從護理界走向心理學界,他說:「每一個人都是身與心一起建構的,在我投入護理臨床時,隨著在婦產科、兒科、內外科及精神科實習的機會,不只看見生,也看見死,我們可以用儀器來拯救病患,用藥品來醫治需要醫治的!但身體康復了,心呢?」最近《通靈少女》電視劇很熱門,女主角謝雅真在宮廟替人指點迷津,玟勻心理師將和大家分享遇見心病,如何解開這個迷津?


               為民醫師,安寧病房裡陪伴許多患者與家屬面對死亡的議題,華人社會多數期盼「善終」,但因為莫名的原因被插管或其他無效的醫療處置,最後都會變成折磨,我們可以在生前就決定自己如何面對死亡?以及用什麼樣的形式面對死亡?存在

                心理學家Yalom說過:死亡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雖然身體的死亡毀滅我們,但死亡的概念卻能拯救我們」他不把死亡當作負面事件,反而認為對死亡狀態的覺察能提供生活及生命的意義。人類與眾不同的特質之一就是能夠預測未來,以及認識必死的事實。為民醫師將帶大家一起通過:人生期末考



從心出發,重新生活


                 從心出發講座,是分享我們到底需要什麼?而非遭遇了什麼。正向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需要迎向更有意義和豐富的生活、激發內在最好的部份、需要在愛、工作和遊玩中去強化這些經驗。讓我們達到生活的四種層次:愉快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和全人的生活。我們日常所做的一切,不就都是為了「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