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孩半夜突然哭鬧,究竟是著驚?還是另有其事?在睡眠醫學的觀點,最常出現的兩種可能性是:夜驚或夢靨 |
嬰孩半夜突然尖叫大哭,發生了什麼事情?爸媽平常照顧嬰幼兒已經夠辛苦了,半夜如果小孩沒有安穩睡覺,反而干擾了父母的睡眠;長輩會說嬰孩是「囝仔著驚罵罵號」,接著帶去收驚,但站在睡眠醫學的角度,當嬰幼兒在半夜突如其來的哭鬧,得先確定有沒有身體不適,例如發燒等問題;若是沒有生理上的問題,那麼嬰孩睡到一半的哭鬧可能是所謂的「異睡症」,也就是夜晚睡覺時出現奇怪行為或不尋常的動作。
通常嬰幼兒半夜的哭鬧有兩種可能,一是「夢靨(nightmare)」,另一個是「夜驚(sleep terror)」。
夜驚與夢靨
夢靨通常是作了焦慮害夢的惡夢,然後從恐懼中驚醒,對剛剛夢境內容歷歷在目,夢靨通常會出現睡眠的下半夜,因為這時候快速動眼睡眠比率較多,而夢靨驚醒後比較難再入睡。多數兒童在三歲開始可能出現夢靨,但有些兒童在2-3歲就有夢靨的情況,只是因為語言發展要到3-4歲才比較成熟,所以要到這時候比較能描述出夢境內容。一般而言,孩子在焦慮緊張或身心壓力增加的情況下,最容易作惡夢。
夜驚則是從深度睡眠中醒來,並伴隨著尖叫、在床上哭鬧、躁動或滿身大汗等,通常會出現在睡眠的上半夜,夜驚會持續30秒至5分鐘左右。嬰幼兒的夜驚是大腦神經調控還不穩定造成,在發育過程中常見的現象。父母在孩子夜驚出現當下,在一旁陪伴保護安撫,確保孩子的安全即可。
夜驚怎麼辦?
通常孩子睡前玩得太興奮、白天睡眠不足都可能增加夜驚的頻率,所以盡量讓嬰幼兒的作息固定、減少過度疲倦或過度興奮,就能減緩夜驚的頻率。另外,如果夜驚出現的時間大致固定,可以在夜驚常出現時間點前20分鐘左右,稍稍喚醒孩子,也可以減緩症狀。
夜驚是許多孩子常見的睡眠困擾,父母這時候只要冷靜地在旁邊陪伴安撫即可,孩子不需收驚吃符水,因為孩子是否受驚嚇與夜驚無關,而且通常孩子長大了,夜驚的狀況也會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