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心理學系列(二):聽眾注意力

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訊息,也因為我們有選擇性注意力,或者注意力的運作幫我們過濾掉一些訊息,不然所有的訊息你都要親力親為去處理,那一定認知負荷很大。


       大家在簡報的時候,一開始總是希望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吸引注意力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因為個體在處理外在訊息,這個訊息一定要被注意到,才會繼續進入高層次認知的處理,也就是對講題內容的態度為何?要不要接受?要不要記住這個訊息?要不要付諸行動?但問題是什麼是「注意力(attention」?

注意力是什麼?

       在心理學裡提到注意力,其實講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可能會讓我們自動忽略某些刺激,也可能因為特殊情境對某種刺激較有警戒或反應,這種選擇對刺激做反應的心理活動就是注意力。
   
       大多數人認為注意力是單一概念,但是其實注意力有分很多種類型,就心理學來說,注意力可分為:「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分散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轉換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
       蝦毀,原來我們平常講的注意力還有分這麼多種喔?是的,而且我們生活當中常聽說: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很模糊的描述(心理學家本來就會想要把行為定義清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指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特定工作上,容易受到外在刺激影響。也可能是難以維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在連續的活動上。也可能是選擇注意力出問題,因為選擇性注意力則是能分辨出訊息是屬於重要或不重要,並且有效掌握重要的訊息,以避免認知負擔過重。
       如果你想要更仔細了解這些注意力的運作,那就….等我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注意力基礎運作

   
      一般人注意力的範圍是有限的,在心理學稱為「注意力廣度(attention span」,也就是人通常很難對兩個以上的訊息同時做知覺反應。
    
       在我們都還是學生時期,或多或少經歷過邊聽音樂邊唸書的情況,好假如今天假設你在看一本書,然後掛上耳機撥放一首新的流行音樂,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罷!這時候如果跟你說:等等要請你摘要這本書的內容。你全神貫注閱讀,最後問你:請問剛剛那首歌曲的歌詞摘要是什麼?你一定會很難回答出來,因為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這本書上了。反之亦然,因此要我們同時處理聽覺和視覺的訊息,常會出現交互抑制的狀況。因為我們注意力廣度有限,所以要同時專注兩件事情,要嘛!就是降低處理效能,要嘛!就只能集中火力在一個(所以這也牽涉到了選擇性注意力,個體將注意力集中在單一活動,而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邊聽邊閱讀,因為選擇性的注意力,使我們專注其中一個,但另外一個就容易被忽略。


       好啦!這跟簡報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喂!你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或者參加研討會的時候,不就常遇到這種狀況嗎?投影片裡字很多,然後報告者一直講一直講,究竟要聽簡報者講話?還是要看投影片?因為注意力廣度有限,所以我們只能選擇一個呀!

操作聽眾注意力

       因為大家最想要知道這個,所以我決定….下次再講。






       好啦好啦!開玩笑地,乖!我們繼續講下去喔!



       我們的注意力運作平常類似一個雷達掃描器,持續接收外在訊息,當發現需要關注的目標時,就會形成一個探照燈鎖定那個目標。所以我們平常走在路上,其實接收了很多刺激,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特別去處理?因為注意力會幫我們篩選什麼是重要的,什麼可以忽略?如果其中符合自身需求、慾望或者目標,這個周邊的注意力就會給予較高的評價,而較高評價的訊息會進入的集中注意力中。
訊息很多,只有了解聽眾注意力的運作,才有辦法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到你的簡報主題上,而且還有不同層次的運用。


       所以我們之前分享簡報的結構,為什麼要在開場的時候,就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怎麼開場,請參考演講心理學的5S開場法)因為得在聽眾還在不知道為什麼要聽這場演講的時候,先集中聽眾的注意力,我們說過如果聽眾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講者身上,那麼要讓他記住訊息或者產生行動,那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開場通常就是要讓聽眾把注意力集中,那集中完了呢?怎麼在簡報中製造高潮迭起,回味無窮的效果?建議可以這麼做:
. 開場集中注意力
    
       開場的時候,聽眾大多抱持觀望態度,動機還沒有被燃起,處與躁動不安的情況,這時候簡報的第一張投影片就會形成第一印象(請參考:投影片頭,定位誰出手),所以好好善用第一張主題投影片。接著簡報者要能夠吸引聽眾目光,所以開場就顯得重要;善用驚人數據、實例故事、金句標語、簡潔以及道具展示五個方法,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沒有人說簡報或演講就一定要要說的,你也可以用畫的,或者用多元形式呈現。像是視覺紀錄就可以邊說邊畫,這樣也能吸引注意力唷!



. 中場轉換注意力
    
       因為注意力的廣度有限,所以簡報的時候要濃縮重點,並且要嘗試多種感官刺激或者營造不一樣的衝擊,你可以參考(簡報心理學圖片選擇)的方法,營造視覺刺點,讓聽眾產生漣漪。因為視覺呈現持續一段時間會疲勞,轉換聽覺呈現又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然後再回來視覺呈現(你也可以嘗試不同教材教具、觸覺或味覺刺激),不同感官體驗就會讓注意力不段轉換,這樣也能降低注意力疲勞的情況。

       另外,心理學家通常是在標記行為,因此你也可以嘗試把自己演講的流程和效果量化出來,當把流程視覺化後,就可以約略知道哪邊可以營造出效果,哪邊可能反應比較冷,藉由每一次的演練去修正。

這是我透過心理學的行為標記,給一位朋友的演講建議,當中就回饋哪邊聽眾的注意力可能會分散,哪邊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這樣才能夠不段轉換聽眾的注意力。
. 退場維持注意力
    
       我們希望簡報過後,聽眾能維持注意力在這場主題中,所以在簡報過程中,常需要思考究竟要帶給聽眾什麼?希望他產生什麼樣的行動?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為了想說而說,而不願意捨去某個橋段,但是為了說而說的內容,等於瓜分了聽眾的注意力資源,而降低了說服力道

       所以只有當簡報目標明確時,才能找出維持聽眾注意力的施力點,因為注意力能夠維持久一點的時間,越可能留下印象或記憶,唯有這樣才會產生行動。


講者一站上台,都希望吸引注意力,今天分享究竟什麼是注意力?吸引聽眾注意力,才有機會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