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便利貼與人類記憶網

運用便利貼為什麼是一個好用的發想工具?其實他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

     《簡報禪》這本書提到:要設計一個簡報的故事,建議的幾個步驟包括–腦力激盪、確認核心訊息並且組織、把圖像畫出來。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會把各種想法寫在便利貼上,然後重新排列組合,讓核心的訊息有組織架構。Nancy DuarteSlode:ology視覺溝通提到用便利貼創新,他認為便利貼讓我們得以捕捉、分類、依需求重新整理點子。然後我的簡報教練福哥也曾示範如何善用便利貼。究竟是巧合?還是有什麼原理?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吧!

人類記憶組織

       人的一生是靠記憶建構起來的,如果今天我們沒有了記憶,自然很難有喜怒哀樂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說人就是由記憶堆疊起來的。但是記憶究竟是怎麼組織的?認知心理學領域,有一部分在探討訊息在記憶如何組織和表徵?記憶組織最簡單的形式是簡單的連結,概念與概念之間形成連結,而通常概念間的相似性越高、對比性越高或者接近性高,這個記憶的形成最容易。記憶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網路結構,特定的記憶在有關的概念間依連線擴散開來。
根據海伯的學習理論(Hebbian Learning Rule),學習是把原本不相關的概念,使其產生連結,當連結性越強烈,也代表我們對這些訊息越精熟。


       舉例來說,如果給你看到「醫師」這個概念,可能會連結到醫院、護士、針筒、藥物、病人等。當然也可能連結到「蘋果」,只是連結比較弱或者比較遠。而在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這些連結可能是建立在神經元的聯繫中。

概念與概念的連結,在我們大腦裡形成知識網絡,有些連結比較強,有些比較弱,而相關的概念會形成一個領域的知識。
這些概念與連結分布在大腦的皮質中,形成我們的記憶與經驗;我們一生所見所聞所學,都以這樣的方式儲存在大腦中。
   

        而如果活化其中一個概念,相關的知識訊息也容易被活化,所以觸類旁通其實指的就是在知識網絡裡面,概念與概念的連結很縝密。而如果某個人在大腦裡的連結結構除了縝密還與眾不同,那麼通常這個人會被說是有「創意」的,而且還會用既有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透過學習與閱讀,會讓這些知識的連結變得多元有彈性,知識的累積也會變得很豐富。
原本習慣的連結,若跳脫框架,產生新的連結,那也代表產生了創意,通常問題解決的靈感就是這樣形成的。


用自由聯想將知識建構
      我們記憶裡的知識既然都是用網絡的方式組織,而心理學家在很久以前(大概在精密科學儀器還沒有發明的時候)想要探討人類潛意識的歷程,有一種方法就是自由聯想,就是從一個概念發想,然後想到什麼就說出來,先不要抗拒也不要評價,就是盡量的產出」,個體針對主題說出心頭閃現的任何想法,可以天馬行空地思考,探索有關自己生命歷程所經歷的事物,不須刻意過濾或排除。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潛意識的內容可藉此狀態顯露。
       佛洛伊德(Freud)指的潛意識是原始動機與潛在慾望或威脅,潛藏在覺知的狀態之外。但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的潛意識泛指在覺察層次以下的多種心理歷程,就是個體所有無意識的心智歷程;所以我提到的潛意識比較指稱是認知運作個體較無法覺察的歷程。

還原記憶的媒介:便利貼」「心智圖
       這時候我們在用便利貼,就是要將這些知識裡的訊息產出,還原出大腦記憶裡的架構;或者有些人習慣用心智圖發想,你有沒有發現,心智圖的畫法也是從一個概念,延伸出去,然後形成一個圖像化的記憶網絡。

透過便利貼可以讓我們以自由回憶的方式,把腦海中的知識還原出來,雖然可能會失真,但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組織方式。

        所以使用便利貼或者心智圖,都是一個很好重新建構我們既有訊息的媒介,而且都強調關鍵字的使用,像是便利貼使用的原則是:「一張一重點」。心智圖畫法的原則也是:「一連結一關鍵字」。同一個主題,每個人所貼出來的便利貼都不一樣,每個人畫出來的心智圖也不可能一模一樣;這就反應每個人大腦裡的知識結構。
心智圖的繪製,其實和大腦的神經網絡很像,關鍵字貯存在知識的概念中,當能畫得很清晰,也代表思維構透徹。

結合心智圖和便利貼,將知識組織彙整後,其實你也可以讓自己的大腦自由運作,這就是我把心理學相關知識圖像化,然後就變成黑板的一幅作品。

聽眾需要概念,我們講的是細節

        在演講教學過程,其實簡報者將資料內容作有系統的組織,可以幫助聽眾記憶與回憶,而要達到有系統的組織,無論是使用便利貼或心智圖來幫助自己架構內容,最後都要重新組織出核心概念。

       我們常會想要把所有的訊息都丟給聽眾,在我們腦中可能有豐富的資料庫,但聽眾未必有相對應的資料內容,這時候我們就得要把資料萃取成資訊。所以便利貼是讓我們把概念題取出來,但最後還是需要重新整合成大概念,因為這樣聽眾才比較能接收到重要的訊息。憲哥說過:「要把自己腦袋裡的東西,放進別人腦袋裡,畢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呀!

如果要演講教學,對於非專業的聽眾,他們若能學到概念ABC就很厲害了;偏偏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想講a1a2a3….等細節;如果想要講到a1’a2’a3’…更細的部分,那就是你去做研究寫論文比較合適。
灰色的區塊,通常是學術研究在探討的呀!


【廣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