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媽咪睡覺要怎麼躺才好?側睡可預防胎死腹中?

懷孕期間,隨著肚子越來越大,怎麼躺好像都不是;究竟孕婦媽咪睡覺要怎麼躺,是不是對寶寶會比較好?過去有研究分析在28週流產的孕婦,接著問他們一些問題,接著也找來健康的孕婦問相同的問題,接著再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流產前一天的孕婦,剛開始入睡時是仰躺的孕婦,比起一開始用左側姿勢躺著入睡的孕婦,胎死腹中的機率增加了2倍多[1]。這聽起來讓睡覺的壓力更大了,到底孕婦該不該正躺睡呢?

於因果,也就是兩個有關,但並不是一定是A造成了B,也就是部是說正躺就一定會造成胎兒小產。就像高中學業表現和大學學業表現有高度相關,我們可以預期高中學業表現較好的學生,上了大學後表現好的機率也比較高。但不能說高中第一名,上了大學後必然也會得第一,這樣講就是絕對的因果,依照您的經驗用腳趾頭想也知道事情絕對不是這樣的。

所以一開始睡覺正躺的媽咪,比一開始左側躺的媽咪,和胎死腹中有相關,但是睡覺不是每個人一開始正躺,就會整晚都乖乖正躺,一定也會有翻身的,這些都是在研究中沒有去探討的,只有讓媽咪去回想一開始躺的時候是什麼姿勢。如果照這樣的方式,應該很多人一開始睡覺時,有很高的比率都是正躺吧!然後躺個幾分鐘後再翻身。

但是既然如此,孕婦到底該怎麼睡覺呢?建議一開始可以側躺,但如果不舒服或者難以入睡,千萬也不要堅持睡姿,能夠好好入睡比較重要。為什麼會建議一開始嘗試側躺呢?因為側躺可以降低子宮壓迫到下肢靜脈,降低胎死腹中的機率,但是呢這樣的研究說法參與人數太少,而且大多數的人睡覺都會翻來翻去,和入睡時的方向不太一樣,所以只要能睡得著,你想用什麼姿勢睡就用什麼姿勢睡吧!

而且臨床工作很多都不是單向性的,也就不能只考慮到一個因素。假設對於仰睡和側睡過不去,那麼增加一些實際的複雜情況,也許就會比較好判斷了:

1. 仰睡,但是整晚很難睡。

2. 側睡,但是整晚很好睡。

上述「情況1」和「情況2」您覺得哪一種狀況對孕婦和寶寶的健康比較好呢?答案很顯而易見吧!當然就是好好睡一覺,睡不好多痛苦呀!

怎麼樣躺比較好睡呢?正躺、左躺還是右躺?

不過從心跳變異律分析的角度(心跳變異律分析就是一般人常講的自律神經功能),有研究將一般人躺床姿勢分為正面平躺(Supine)、左側躺(Left lateral decubitus)、右側躺(Right lateral decubitus),並且分析不同躺床姿勢對心跳變異律的影響。結果發現從心跳變異律分析自律神經,高頻HF(代表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由高至低為:右側躺>左側躺>正面平躺。而LF/HF(代表的交感神經調控指標)由高至低剛好與HF指標相反:正面平躺>左側躺>右側躺。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一般人右側躺似乎有較高的副交感和最低的交感神經活性。不過這樣的結果如果以直覺來想,右側躺比較不會壓迫到心臟,所以心臟比較不會受到擠壓。(所以這樣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不要當躺平族,要當側躺族。)

孕婦不同產期的睡姿對於自律神經的影響

正常人右側躺床時,看起來就能不費吹灰之力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而自律神經對於健康有影響,對於懷孕中的婦女更是要注意。既然睡覺已經是孕婦會產生的困擾之一,總不能又讓懷孕的媽咪自律神經失調;那要怎麼睡有機會穩定自律神經呢?

有一個研究比較懷孕婦女在不同產期的不同睡姿,對於心跳變異律的影響,並且以還沒有懷孕的女性當作控制組[2]。需要替這個研究拍拍手,因為要找到不同產期的孕婦媽媽,還要測量不同睡姿的心跳變異律,這真的是很辛苦。總之,他就找來不同孕期的媽咪,然後要他們正躺、左側躺和右側躺,當然每位媽咪躺的順序是隨機的,然後變換每個躺姿後五分鐘,測量他們的心電圖15分鐘,接著就分析他們的心跳變異律。

結果不得了了。先來看看高頻HF指標(反映副交感神經活性),在懷孕時不管什麼躺姿,HF都明顯高於未懷孕的婦女;但是到了懷孕後期,HF的指標反而下降。

但是在懷孕初期,右側躺可以促進母體的HF升高,但是到了第三孕期,這個姿勢影響心跳變異律的現象消失了。而且LF/HF比率隨著孕期逐漸增加,這代表了交感神經比副交感作用還要強勢。

這些結果顯示媽咪懷孕初期,副交感神經作用較強,而交感神經作用較不明顯;但是到了懷孕後期,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開始逐漸減弱,而交感神經作用開始提升。這可能是到了懷孕後期,媽咪為了供應肚子裡面寶寶的需求,增加心臟的輸出量,因此交感神經的運作需要提升,並降低副交感神經的影響;另外在懷孕後期,肚子的寶寶變大隻了,正躺會壓迫到媽咪的肚子,也可能使交感神經變得較活化。

綜合以上結果。如果能夠側躺就先側躺,但如果側躺很難睡,也不需要壓力太大,仰躺能睡著就正躺著睡,畢竟在孕期過程中,能夠好好睡覺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正躺可能會使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增加,側躺通常能降低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也有時候躺平特別容易因為下肢循環變差而容易喘,或者會食道逆流導致咳嗽,這時候可以把床枕墊高,改成半坐臥睡姿,或是用月亮枕側睡。希望懷孕也能好眠。

參考資料

[1] Kuo, C. D., Chen, G. Y., Yang, M. J., Lo, H. M., & Tsai, Y. S. (2000). Biphasic changes in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during pregnancy.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84(3), 323–329. https://doi.org/10.1093/oxfordjournals.bja.a013433


[2] Cronin, R. S., Li, M., Thompson, J., Gordon, A., Raynes-Greenow, C. H., Heazell, A., Stacey, T., Culling, V. M., Bowring, V., Anderson, N. H., O’Brien, L. M., Mitchell, E. A., Askie, L. M., & McCowan, L. (2019).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of Maternal Going-to-Sleep Position, Interactions with Fet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Risk of Late Stillbirth. EClinicalMedicine10, 49–57.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19.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