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很重要,睡眠也是!好眠達人推薦睡前要做5B睡眠儀式

現今社會很講究儀式感,儀式行為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把注意力放在將要進行的活動上,將生活的每一個步驟賦予意義。儀式感,讓我們把平凡將就的日子,追求成講究的生活。正如戲劇《三十而已》裡的一句經典台詞「三十歲之前看數量,三十歲之後看質量,儀式感是沒有放棄自己最好的證明。

在睡前打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也是助眠的重要行為,替自己睡前安排一些活動,告訴自己即將迎接舒眠,在睡眠醫學領域將這個過程稱為「睡眠儀式行為(Sleep routine; Sleep ritual)」。準備入睡前的規律行為,會讓我們的大腦不知不覺中意識到開始睡眠儀式的第一步時,代表接下來要準備睡覺了,因而自然而然地讓自己「預備」睡眠,進而產生「睡意」。說穿了,睡眠儀式行為不過就是培養自己準備睡覺的習慣,如果工作上您在意的任務都會事先預備,那麼若很看重今晚的睡眠,您願不願意花一些時間來預備呢?

建立睡眠儀式行為的PASS原則

建立睡眠儀式行為沒有標準模式,畢竟這要適合自己,所以自己的儀式感自己設計。但是有幾個原則,首先是睡前的儀式活動,不要選擇太激烈,以免增加自己的清醒激發系統而造成入睡困難(延伸閱讀:「睡覺這檔事」-為什麼我們會失眠?)。

接著,依照PASS的原則來發展自己的睡眠儀式。安排相同的場景(Place)、活動(Activity)與順序(Sequence),才能透過儀式感來產生睡眠感(Sleep)。

    ●場景(Place)

    什麼地點要做什麼事情,要固定;舉例來說,如果是在客廳沙發上聽輕音樂,練習腹式呼吸放鬆,那場景就都要在客廳沙發上。

    ●活動(Activity)

    活動要固定,如果儀式行為是由洗澡、刷牙、放鬆、聽音樂四個活動組成,那麼每天睡前這四個行為都要重複出現。

    ●順序(Sequence)

    活動的順序要依照時間序進行,不能打亂順序;而且要在相同的時間完成,如果是晚上九點開始第一個行為,那麼次日也一樣要在晚上九點開始,所以規律性很重要。

    ●睡眠感(Sleep)

    留意自己的睡眠衛生習慣,並透過紀錄分析來追蹤自己睡眠的變化。

    依照PASS的原則來發展自己的睡眠儀式。安排相同的場景(Place)、活動(Activity)與順序(Sequence),才能透過儀式感來產生睡眠感(Sleep)

    建立睡眠儀式就是固定活動,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地點,依照固定的順序來培養睡前的習慣。如果您覺得很麻煩,就把睡眠當作你正在追求的對象,不太可能一上床就能睡,總要給些時間培養氣氛與醞釀睡眠感。如果愛情,您都知道要按部就班地規劃,睡眠又何嘗不是如此?

    清醒到睡眠是旋轉開關,不是只有開(ON)和關(OFF)

    從清醒到睡覺的過程,意識是逐漸轉變,並非像電燈開關那樣,關就燈暗睡著,開就燈亮起床。而是像個旋鈕,從亮逐漸轉動而變暗,就像電風扇的葉片,關掉後並不是馬上停止,而是需要時間讓扇葉的轉動逐漸停止。而太多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只要躺平在床上,就可以把自己清醒的意識和房間燈一起關掉。

    睡眠儀式感,就像在轉動這個開關,告訴大腦要準備休息了,也像扇葉的葉片,提醒自己要降低轉速了。睡眠儀式不只適合失眠的成人,也適合孩童與年長者。

    從清醒到睡眠,是一個漸進變化的過程,因此建立睡眠儀式,可以在睡前讓自己的身心逐步預備進入到放鬆狀態。
    從清醒到睡眠,是一個漸進變化的過程,因此建立睡眠儀式,可以在睡前讓自己的身心逐步預備進入到放鬆狀態。

    打造專屬好眠5B儀式

    幸福的價值應當有一套儀式,您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感;或是您可以嘗試4B儀式,以簡單的四步驟,培養睡前的幸福感。5B分別是「洗澡(Bath)」、「閱讀(Book)」「刷牙(Brush)」、「呼吸(Breathe)」、「躺床(Bed)」。

    洗個熱水澡,生理時鐘和體溫變化有關,熱水澡能讓核心體溫略為升高,而核心體溫上升,之後也會大幅下降,當核心體溫降低時會產生睡意。建議在睡前1.5-2小時前洗澡。接著可以做些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像是閱讀或做些簡單的家事;然後在刷牙後,給自己15-20分鐘的放鬆時間,這時候可以練習腹式呼吸或冥想等,沉澱一下自己的心情與思緒,最後躺在床上迎接睡眠。

    睡眠儀式幫助人們學習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並養成良好健康的睡眠習慣。
    睡眠儀式幫助人們學習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並養成良好健康的睡眠習慣。

    爸媽越早幫孩子建立睡眠儀式,孩童能越快睡過夜

    建立睡眠儀式要有規律,同時在建立這個習慣需要時間,讓孩子能夠學到行為和行為之間的關聯,當啟動第一個睡眠儀式時,孩子才能預期睡眠即將到來。所以爸媽需要有耐心,花些時間規劃孩子睡前要準備的活動。讓孩子知道就寢前有一定的慣例,這會讓孩子能盡早入睡,而且有建立起睡眠儀式的孩子半夜醒來次數和時間也比較少(換句話說:可以睡過夜的機會比較高)。

    多數孩子睡前的活動包含像是:洗澡、按摩、喝奶、刷牙、擁抱、聽音樂接著睡覺。那麼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知道洗完澡後,爸媽就替身體擦乳液按摩,接著喝溫暖的奶,刷牙清潔口腔,接著爸媽會拍拍抱抱寶貝,躺在床上放輕柔的音樂,接著就會睡覺。當建立起睡前儀式,每到下一個活動,孩子就會像是被催眠一樣,越來越有睡意,每個行為都在暗示孩子越來越接近睡覺時間囉!

    人是慣性動物,建立同一個睡眠模式,每晚以相同順序執行相同活動,是一種睡前的儀式,可以有效幫助入眠。睡眠是生活一部分,一樣需要儀式感。
    人是慣性動物,建立同一個睡眠模式,每晚以相同順序執行相同活動,是一種睡前的儀式,可以有效幫助入眠。睡眠是生活一部分,一樣需要儀式感。

    聖約瑟夫大學(Saint Joseph’s University)心理學家Jodi Mindell研究發現父母替孩子建立睡眠儀式後,每周確實執行的頻率越高,孩子入睡時間越短、半夜醒來次數與時間也較少、晚上睡眠總時數也較高[1]。而另外蒙大拿州立大學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65歲以上年長者,睡前如果有建立儀式感,晚上的睡眠品質也會比較好[2]

    孩童越快入睡=爸媽可以早點下班!
    孩童晚上醒來時間越短=孩童可以睡過夜=爸媽半夜睡眠不中斷。
    孩童晚上睡眠時間越長=孩童身心發展越好=爸媽不用擔心孩子的成長

    壓力產生的焦慮感,會在腦海中產生擔憂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會讓交感神經活躍,而使得身心難以放鬆,在這種緊繃的狀態下,也常讓失眠問題加劇。若能在睡前有個儀式行為,就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些活動上,讓自己放鬆下來。如果您真的在意睡眠,而睡前儀式感有機會產生睡眠感,建議您嘗試培養出睡前屬於自己獨特的儀式,代表你珍惜入睡前的時光,也意謂著您已經為了一夜好眠做了準備。

    正如知名作家 村上春樹「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祝好眠。


    [1] Mindell, J. A., Li, A. M., Sadeh, A., Kwon, R., & Goh, D. Y. (2015). Bedtime routines for young children: a dose-dependent association with sleep outcomes. Sleep38(5), 717–722. https://doi.org/10.5665/sleep.4662

    [2] Johnson J. E. (19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edtime routines and sleep of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8(3), 129–136. https://doi.org/10.1207/s15327655jchn0803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