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卻常被忽略的3項運動心理訓練-神經生理回饋做到位,即可輕鬆助攻籃球隊員心技體表現

提升「睡眠效率」、找對「訓練時間」與「神經生理回饋」三項執行起來相對不費力,對運動員來說卻為事半功倍的訓練方法。

運動員常會需要整合心技體讓自己在比賽場上能發揮出頂尖表現,心理狀態、技能展現與體能表現都攸關比賽最後成績。而運動員的大腦似乎更有效率地在運作,即便在執行認知任務時,一般人的大腦會處於活躍狀態,但是運動員的大腦似乎不太活躍,但是認知的表現卻毫不遜色。

運動員的大腦需要高效能的運作,因此在高度動態和複雜的運動場上,除了需要全力以赴,他們對於運動表現的敏銳度和預測力也很高;像《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1]指出籃球員在看到投球出手後,預測自己或他人投球後是否能進籃的準確率明顯地高。但是,運動場上不僅希望奪冠,也同時期待創紀錄與破紀錄。在一成不變的練習中,上場後又得面臨一直改變的情境,如何有效地提升訓練成果,一直是運動心理領域重要的課題。過去研究發現:提升「睡眠效率」、找對「訓練時間」與「神經生理回饋」是三個相對較不費力,但對運動員來說卻為事半功倍的訓練方法。

充足優質「睡眠」,讓大腦在休息離線狀態仍可繼續練球

充分休息本來就可以提升運動表現,特別是充足睡眠可以提升體育成績。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Cheri Mah讓籃球隊員配戴睡眠感測器,紀錄他們的睡眠模式,也記錄他們短跑速度、罰球和三分球的統計數據,結果發現球員每晚平均只睡六個半小時。接著他要求球員連續五到七周,盡可能讓自己多睡一點,拉長睡眠時間,球員平均睡眠增加至八個半小時,接著分析他們的體育表現,結果發現短跑時間加快了0.7秒、罰球命中率提升9%、三分球命中率提升9.2%,這對運動選手來講是非常明顯的進步,而且僅僅是睡得好一點[2]。這也難怪流川楓那麼愛睡覺,卻仍然在球場上表現如此亮眼,改善睡眠可以增加運動表現的優勢。

球員在充足的睡眠後,罰球線與三分球的命中率明顯提升:透過腕動儀(Actigraphy)測量球員睡眠時間,球員睡眠時數原本平均為6.68小時,研究者要求受測者增加睡眠時間後,平均睡眠時間增加為8.68小時。若透過睡眠日誌(Sleep Log)評估球員主觀睡眠時間,原本平均為7.83小時,增加睡眠時數後為10.4小時。

研究者分析NBA籃球選手,探討球員晚上在社群媒體上的發文時間,和隔天比賽表現的關聯性。研究團隊根據籃球選手晚上在推特上的發文時間,區分為晚上還在發文,以及少在半夜發文的兩類型球員,接著比較他們在球場上的表現。結果發現在深夜發推特文的球員,平均上場時間較少、失誤和犯規次數較多,得分與籃板球數也比沒有深夜發文的球員少。這似乎暗示著到了應該睡眠的時間,仍舊在社群媒體上活躍的球員,可能睡覺時間也比較晚,相對可能睡眠時間也比較少。縮減的睡眠時間可能就會影響了球員在場上的運動表現[3]

提升「睡眠效率」、找對「訓練時間」與「神經生理回饋」三項執行起來相對不費力,對運動員來說卻為事半功倍的訓練方法。
提升「睡眠效率」、找對「訓練時間」與「神經生理回饋」三項執行起來相對不費力,對運動員來說卻為事半功倍的訓練方法。

「晨練」效率比較差?對的時間練習,運動表現升級

每個人一天當中都有生理時鐘的波動,不同注意力、體力、肌力、記憶力等在不同時間都有不同的尖峰表現,生活中不難發現某些特定時間適合做特定的事情。運動選手在世界各地比賽,常要適應時差帶來的不適,在國際賽事上選手破紀錄的時間點通常在下午居多。一篇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也發現游泳選手在下午測量100米和400米的泳速,都比早上測量時游得還要快[4]。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有著什麼神奇的力量牽引?(延伸閱讀:頂尖運動選手的小秘密:跟著生理時鐘跑)。

在進行運動訓練時通常需要考慮一天當中生理時鐘的變化,但技能和體能訓練通常都是按表操課,整天都可能進行。一篇發表在《力量與體能訓練研究(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5]的研究探討早上和下午練球的籃球員,表現是否有差異?研究者分析球員在不同時間點之下蹲跳躍(Counter Movement Jump, CMJ)、爆發力(Power)、預備狀態(Readiness)和睡眠時間(Sleep)等可能與籃球技能表現的因素。但這篇研究並沒有針對投籃的表現進行測量,僅就籃球員的體能狀態進行測試。

結果發現早晨(訓練時間:07:00 A.M.-09:00 A.M.)和下午(訓練時間:13:45 P.M.-16:00 P.M.),球員在預備狀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下午的跳躍和爆發力都明顯比早上的表現比較好,而且下午訓練球員主觀的睡眠時間明顯較長。這可能也意謂著睡眠充足有助於提升球員整體狀況。從睡眠醫學生理時鐘的觀點來看,早晨學習或技能練習未必一定會有最好的效率。

下午練球的球員跳躍力和爆發力較好:研究者比較早上和下午時間練球的訓練表現,結果發現下午訓練的受測者其下蹲跳躍以及爆發力,都比上午訓練的受測者還要優異。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兩組在睡眠時間的差異,結果發現下午訓練的受測者睡眠時間較長。可能意謂著下午練習可能讓球員有較充分的休息。

「大腦神經生理回饋NFB」與「心肺同步HRV」訓練,助攻運動員巔峰表現

「睡眠」是一種離線狀態的體育技能練習,除此以外在運動場上動輒以(毫)秒計算差異的場上,反應能力除了勤加練習與找到適合的教練外,現在還有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生理回饋(Neurofeedback, NFB)」能讓運動員的表現更加出類拔萃。神經生理回饋讓籃球表現更亮眼[6]

一篇發表在《應用心理生理學與生理回饋(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期刊的研究,實驗者將45位籃球員分配至三組,一組只接受「生理回饋訓練」,另一組接受「生理回饋訓練」與「大腦神經生理回饋」,最後一組為「控制組」。

接受生理回饋訓練內容包含了「膚電反應(Electrodermal Activity, EDA)」、「心跳變異率(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和「呼吸訓練(Respiration Rate, RR)」,膚電EDA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注意、情感和動機整合輸出歷程的整合指標,因此透過EDA的訓練可以提升反應敏捷度。心跳變異HRV為身心整合互動的指標,以及影響專注與認知的反應力。有其他研究發現籃球員接受心肺同步訓練,也會讓球員的籃球表現更亮眼[7]

神經生理回饋NFB可提升運動員的心智能力、工作記憶、反應力、專注力與表現爆發力等,常應用在訓練運動員的神經生理回饋方案,像是感覺動作腦波(Sensorimotor Rhythm, SMR)或是提升Alpha腦波[8]。接受神經生理回饋的球員,除了接受生理回饋以外,還增加了大腦神經生理回饋的訓練。

籃球員在接受相關神經生理回饋後,比較他們在訓練前後「二分球(Free Throw)」、「上籃(Lay-up)」、「傳球(Chest Passing)」和「運球(Dribble)」的表現。結果發現接受生理回饋與大腦神經訓練的選手,這四個測試項目表現都明顯比控制組優異。若和僅接受生理回饋訓練的選手比較,在傳球的表現兩組沒有差別,但是在二分球、上籃和運球的表現較佳。

籃球員接受心肺同步HRV訓練,投籃命中率變神準:研究者訓練籃球員提升心跳變異率,結果發現接受心肺同步HRV訓練的球員,三分鐘投籃的命中率顯著提升,而且在一個月後的追蹤,接受心肺同步訓練的球員其投籃表現仍持續進步;而安慰劑組(觀看激勵影片)或控制組(除了常規訓練外不做額外的介入)沒有看到投籃命中率提升的現象,一個月後追蹤,安慰劑組和控制組的命中率也略退步。

睡眠與大腦心智訓練,可望成為運動員的左右翼

如果睡眠是一件重要的訓練,那麼運動員在訂定訓練表,或者工作者安排工作進度表時,不彷把休息和睡覺的時間排進去,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再將剩下的時間分配給其他事情。太過於忙碌,會損耗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們的個性容易變得不穩定。當睡眠時間越不夠,就越容易被時間追著跑。

當有充足的睡眠,提升睡眠效率,就可以降低疲勞以及提升訓練後穩固技能表現;另外,球員的疲勞監控也是重要的議題,除了睡眠時間,生理時鐘也影響著運動員的表現,依照個體生理時鐘提供不同的訓練。最後,現在新的神經生  運動員的心智更加堅韌,也讓精英運動員在比賽中有更高機會獲得亮眼成績。


[1] Aglioti SM, Cesari P, Romani M, Urgesi C. Action anticipation and motor resonance in elite basketball players. Nature Neuroscience. 2008 Sep;11(9):1109-16. doi: 10.1038/nn.2182. PMID: 19160510.

[2] Mah CD, Mah KE, Kezirian EJ, Dement WC. The effects of sleep extension on the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collegiate basketball players. Sleep. 2011 Jul 1;34(7):943-50. doi: 10.5665/SLEEP.1132. PMID: 21731144; PMCID: PMC3119836.

[3] Jones, J. J., Kirschen, G. W., Kancharla, S., & Hale, L.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late-night tweeting and next-day game performance among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Sleep Health, 5(1), 68–71. https://doi.org/10.1016/j.sleh.2018.09.005

[4] Baxter C, Reilly T. Influence of time of day on all-out swimming.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983 Jun;17(2):122-7. doi: 10.1136/bjsm.17.2.122. PMID: 6883020; PMCID: PMC1859021.

[5] Heishman, A. D., Curtis, M. A., Saliba, E. N., Hornett, R. J., Malin, S. K., & Weltman, A. L. (2017). Comparing performance during morning vs. afternoon training sessions in intercollegiate basketball player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31(6), 1557–1562. https://doi.org/10.1519/JSC.0000000000001882

[6] Shokri, A., & Nosratabadi, M. (2021). Comparison of biofeedback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s on athlete’s performance.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46(3), 227–234. https://doi.org/10.1007/s10484-020-09498-5

[7] Paul, M., & Garg, K. (2012). The effect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on performance psychology of basketball players.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37(2), 131–144. https://doi.org/10.1007/s10484-012-9185-2

[8] 本研究使用的訓練方案為:增強Cz位點的SMR(13-15 Hz)和抑制Beta3(18-35 Hz);增強CPz位點的Alpha(8-12 Hz)和抑制Theta(4-8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