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大《閱讀、悅讀、越讀》-「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楊斯棓 醫師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的《閱讀、悅讀、越讀》群星聯合演講會,Jason有榮幸上台分享3分鐘的短講。(攝影:Sandy Wei


『閣下!當你把書賣給讀者的時候,你賣給他的不只是十二盎司的紙、印刷的油墨與裝訂的膠水,還賣給他一個嶄新的生活。愛、友情、幽默,以及夜晚在海中航行的船隻,一本書包含了天與地,我指的是一本真正的書』
Christopher Morley《輪子上的帕那索斯(Parnassus on Wheels)》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開始以感官接觸外在的世界,並進一步地探索所有新奇的事物,隨著心智的成熟,我們也慢慢地開始學會閱讀,從圖畫童書到文字書,從短篇文章到長篇小說,可以閱讀的類型愈加地廣泛,書籍裡的內容搭起了一座橋,讓我們可以通往不同的世界,甚至與不同的作者對話。每本書都是一道門探索這個世界並找到自己,每本書也可以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楔子,開始翻閱不同的章節,生命故事裡的高低起伏與劇情變化,你可以選擇怎麼樣去經歷。
       透過閱讀也能讓知識撞擊出不同的樣貌,激盪出不一樣的點子。周碩倫(Adam老師曾在「創新∞教與學」的分享:「創新就是不斷地嘗試,還要記取別人的教訓,但是過去走錯過的路,有時候再嘗試一次可能會變對的。一次的失敗不代表那一次就絕對然的錯誤,也許下次同樣的經歷就會變成對的。」人生本來就沒有所謂絕對必然的對與錯,我們太習慣用二分法來分類這個世界,但當我們執著「對」與「不對」的答案時,很容易啟動「若」或「必須否則」的思考模式,而這樣的模式也容易讓我們沉浸藍色憂鬱裡。「若別人沒有肯定我,則我就是一個很糟糕的人」、「我必須考到高分,否則我就一無是處」總缺乏了彈性,又有多少人在挫敗的過程中,有勇氣在同個地方再嘗試一次?但宋代陸游在《遊山西村》裡的一句詩詞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覺得已經是盡頭了,一本書可能讓你發現新的世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許行萬里路未必是要我們環遊世界,如果讀萬卷書是增加我們的「知識」,那麼行萬里路就可能是提升我們的「見識」。在生活裡去體驗自己的人生,找出自己一生的命定。「人生是不能回頭的,我們要嘗試走自己要走的路,否則當我們所取悅的人不在了,人生就會失去目標。」但如果你不想要讀書或行萬里路,有一句順口溜是這樣講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跟著成功者的腳步。」如果比你好的人仍在努力,比你差的人還沒放棄,那我們拿什麼理由說自己無能為力呢?這是個知識貧富不均的時代,也是一個知識不對等到可以貿易的時代,如果自己不閱讀不學習,那麼往後我們只會用更高的代價來購買「知識財」,但諷刺的是這些知識你可能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學到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學習力和領悟力。

參加楊斯棓醫師的演講,不只讓你長「知識」,還讓你增「見識」,視覺記錄師將每位講者的內容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攝影:Sandy Wei;視覺記錄師:Rae Chou & Rebecca

       馬克思曾說過:「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美國心理學家DunningKruger1999年時發表了一篇研究名為「你並不瞭解自己的無知」。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你的知識會逐漸增加,但在大腦裡你並不會認為自己的知識量是線性增加的,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逐漸擁有知識,且越來越有自信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但當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就會發現自己有更多不懂之處,反而會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這樣的效應又稱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樣的認知偏差就是「越無知的人越有自信,但越博學多聞的人反而越謙虛」。所以我身邊好多成功的朋友或教師們,仍不斷的學習與閱讀。過去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知識爆炸、資訊快速更新的時代,若我想要「活到老,就得學到老」不然就有可能被這世界淘汰,差別只在於這個歷程的發生是「慢慢地」還是「迅速地」。

     沒規劃的人生叫拚圖, 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沒目標的人生叫流浪, 有目標的人生叫啟航!」是否能從閱讀獲得好處?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我們開始培養出閱讀習慣後才能去印證。但雨果曾說過:「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拖著鎖鏈,而是為了展開雙翼」。我想透過閱讀的好處是:這些知識會幫助我們脫離桎梏,並成為我們的輕柔的羽翼,飛翔至我們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並且讓心智獲得自由。


這是Jason當天演講內容的視覺記錄唷!(圖片提供:Cupos享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