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Natasha Kasim on Unsplash |
上班的捷運車廂中,車廂靠站後一如往常的逼逼逼開門,這時候略為擁擠的另一頭車廂出現大叫聲,然後許多乘客拔腿狂奔,你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只聽到驚聲尖叫後,發現許多人拔腿狂奔,你還來不及弄清楚發生什麼事情?這時候的你跑還是不跑?
這個答案沒有對或錯,但是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多數人會跟著一起逃跑,為這是保護個體的一種機制。如果選擇鎮定待在原地不動,先弄清楚狀況再說,那萬一是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重演,我們是否有把握逃得掉?如果跟著跑最後發現原來只是一隻小老鼠,那麼頂多事後被新聞椰榆一下,被其他網友不以為然一下,因為在當下個體沒有太多時間弄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跟著跑是最快的本能反應。
或許有人會認為只不過是一隻小老鼠,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那是因為新聞播報後或事後透過其他管道才獲得的造成恐慌的原因是一隻老鼠,在車廂裡的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再者,每個人都會有恐懼害怕的東西,並不能因為你不怕就嘲笑會怕的人,臨床上有種心理疾患叫做「特定畏懼症(Specific Phobia)」,其中有一種類型就是對特定動物產生立即性的恐懼或焦慮,甚至會影響到社交或職業功能。
Photo by Ricky Kharawala on Unsplash |
你不怕老鼠,那怕不怕蟑螂?怕不怕狗?怕不怕貓?怕不怕蝴蝶?怕不怕人?(真的有人是怕在社交場合裡出現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用自己相對不弱的弱點去嘲笑別人深層的恐懼,這背後有什麼意義?就像在臨床工作時,當有個案說出他不舒服的痛點,不管再怎麼微小,當他願意說出來甚至踏進醫療院所接受專業協助,那就代表那個不舒服真的造成他的困擾。
大驚小怪的心理機制
就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中,群居一起行動的動物們突然一陣騷動,往往這群動物就會跟著移動。對照個體的行為反應,神經心理學家LeDoux發現當碰到危險刺激時,大腦會有兩個神經路徑協助個體做反應:第一條路徑從視丘(thalamus)直接連結到杏仁核,可以快速針對外在威脅做立即反應,也就是人常說的驚嚇反應,為什麼有人看到害怕的東西就會立即跳起來,這是第一時間做出的本能反應,就像在草地裡看到麻草繩,知覺像是蛇會先下意識地逃開。
第二條路徑是經由視丘傳到大腦皮質,做訊息的辨識與處理後,再傳到杏仁核,負責較後端的情緒反應,個體仔細一看是草繩,這時候才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說出「好加在」。
捷運上一開始的驚聲尖叫,就會誘發大家本能性的危機意識,也就是情緒第一條路徑的作用;事後發現原來是一隻老鼠,才重新解釋先前警急的狀況。如果這時候又發現:那隻老鼠是來自迪士尼的米奇和米妮,剛剛那聲尖叫是驚喜。這時候情緒就會從谷底到天上。新聞標題就會從「捷運車廂出現老鼠? 旅客嚇得吃手手竄逃」改成「捷運車廂出現米老鼠?旅客興奮笑笑搶合照」。事情很多都是一體兩面,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釋,可能讓我們產生完全不懂的關感和行為反應。
群體恐慌與流言蜚語
不過遇到緊急事件常常會出現群體恐慌的現象,因為情緒渲染下,使個體的決策失去精準度,特別是在訊息曖昧不明的狀況,一點點的騷動就會引發巨大的情緒行為反應,群體會產生失序的行動,看起來就像是出現了群體恐慌。而且在訊息曖昧不明的狀況下,許多訊息經過多層次的傳遞,難免失真或者被加油添醋,到最後的接收端往往收到誇大後的資訊。人家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為什麼謠言會一直擴散呢?因為過程中一直沒有出現智者,多數都是87人在傳話呀!兩個87人加在一起就剛好是174(一起死)。
這種一開始和最後傳的有明顯落差的八卦流言蜚語,比比皆是。特別是公眾人物只要不小心落井,就很多人會想朝他丟石頭,然後內心發出一聲「輪到你了吼!三好加一好,死好!」。互相潑糞然後見獵心喜,或許也是讓平民老百姓覺得原來光鮮亮麗背後,大家都一樣,讓心理獲得平衡一些。
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Allport和Postman曾嘗試把流言散佈程度[1],以心理學公式量化,他認為流言(Rumor)擴散延燒程度,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該訊息對傳遞者和接收者有一定的重要性(Importance),以及訊息的模糊程度(Ambiguity)。也就是訊息不充足,但是存在有一定的重要性,那麼散佈的程度就會越擴大。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
以訛傳訛,這就是在社群媒體下,臉書、Line或者IG等發佈的訊息,明顯都是錯誤的,但為什麼比報紙或專家的意見更容易受到信賴和廣傳。不信你看看那些長輩圖文,吃什麼補什麼?什麼事情要用什麼來解?等等等等讓你翻白眼的內容,某一程度對他們來講是自身相關,也就是重要性高;另外一方面是訊息模糊程度也高,隨著傳遞時間越久,許多細節會失真,只強調其中一個重點,甚至沒有去求證事實,然後事情就這樣延燒開了…這也為什麼有人刻意放話就會讓謠言變成一種抹黑。
就心理學角度,一隻老鼠造成的群體恐慌,本來就是一種防衛的機制,讓個體免於受到更大的危難。與其責怪這群大驚小怪的乘客,倒不如多留意網路世界裡以訛傳訛,不經易分享的錯誤訊息,那對生活的影響才是更慢性的傷害,例如:「你每天都喝下至少一公升的化學物質一氧化二氫!」聽起來很可怕吧!你都不知道吼!但這句話的白話文是「你每天都喝下1000c.c.的水(一氧化二氫,H2O)」。
[1] Allport, G. W., & Postman, L. (1947). The psychology of rumor. Oxford, England: Henry Ho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