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好多次,但是成功的方法比別人多很多


我沒有達標,感覺自己好像不適合做業務
以前在不同的領域,感覺比較有成就感,比較駕輕就熟
看著夥伴都達到業績,自己覺得很沒有用
深夜在居酒屋裡的阿愷,一杯喝著一杯,沮喪地描述他工作的情況。
業務在產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好奇地詢問阿愷。
「就是把東西賣出去」他這樣回答。
業務是產品接力的最後一棒
      我的一位老師MJ曾經分享過:「如果一個產品,品質良好、功能齊全、價格實惠,簡單地說就是物美價廉,那還需要銷售業務嗎?叫個工讀生來收錢就好了。」但是心理學背景的我,很難直接說服他業務是很重要的角色。

      就消費者心理學來看,銷售業務可能是所有產品競賽中的最後一棒,只有業務才能讓消費者決定是否買單?因為一個產品的製程,是集合很多專業的心血,但是最後還是有買方付錢,賣方交貨,買賣才成立,其中牽涉到銷售員如何說服?但是今天並不是要講如何透過心理學察言觀色,或者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因為好友阿愷是找我談心,所以當前是要先處理他的心情,再處理他的心情。

沒成功?就再試呀!

如果有兩個人,一位業務失敗80次,另一位只有失敗8次,你覺得哪一個比較像魯蛇?」我這樣問阿愷。

當然是80次呀!要是我沒有成交80次,早就被釘在牆壁上了

「如果只看表面失敗次數,的確要失敗80次也蠻衰的吼!」我應和了阿愷。
接著我隨手拿起一張紙,畫了一張圖給他看。

「可是,如果我們把他們嘗試努力和成功的次數加進去看,你看喔!如果一位業務努力不懈了100次,但有80次失敗,但他找到了20種可以成交的關鍵;但另外一位,只有嘗試了10次,但只有兩次成交。你覺得哪一個比較有可能成功?」
「如果選擇一條從未走過的路,就得付出從未付出的努力,不斷嘗試才有機會破關。」阿愷微微點頭,示意他知道了。


 
培養職場堅韌性

      我相信阿愷能過關的,因為他具有極大的堅韌性,在心理學裡看一個人面對挫折時,有沒有展現心理韌性是很重要的,通常堅韌性越強的人,在哪裡跌倒就會在哪裡爬起來,而且還會形成一套經驗體系,變成一種準則,讓自己知道遇到類似情況如何調整。
      心理學談一個人是否具有堅韌性,是由三個特質組成,分別是:「挑戰(challenge」、「投入(commitment」和「控制(control」,這三個稱為「3C特質」。

      堅韌性強的人,面對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不斷挑戰自我潛能,把挫折挑戰當作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認為改變是一種威脅,反而是一種成長的機會。一旦設定目標,堅韌性高的人會投注在生活裡,有紀律和規畫性地,讓自己投入計畫中,盡可能使自己抵達目的地。最後,他們會有高度的自我控制,擅長問題解決與沈著思考,也就是他們在高壓中仍舊能夠保持冷靜,比較不容易被情緒牽著走。


具有堅韌性,知道方向在哪裡,就會死命地把機會握緊。大風大浪都當作在累積堆疊自己的經驗值,只是過程真的不好受。

      如果要嘗試100次,有80次的失敗,但可以找到20種成功的方法;其實要忍受80次的失敗,心裡一定會不太好過,如果選擇持續摸索,培養自己的堅韌性就是很重要的議題;若您問有沒有可能降低這80次的失敗機會?或者快速找到這20種方法?

      要嘛!就是走過的前輩跟我們分享經驗;要嘛!就是我們運氣很好,天生的!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己先動手做,才能培養專業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