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天還沒亮就起床」「成功人士每天只睡四小時」如果不早起、睡太多就註定要失敗嗎?



      長輩都會奉勸年輕人早點睡,不然肝會壞掉!如果年輕人真的睡得很久,長輩也會說人生都浪費在睡覺上了,難怪一事無成天呀!搞得年輕人好混亂呀!到底早起工作的人是不是就會比較成功呢?這讓好多魯蛇感覺沮喪,平常熬夜加班就夠累了,還要早起,這簡直是悲催的人生呀!

生理時鐘是什麼?


      生理時鐘是控制我們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醒來的機制,芝加哥大學教授Kleitman想要研究人類在沒有光照以及時間線索的情況下,生理時鐘會呈現什麼樣子的型態?於是他就帶著研究助理到美國某處地窖住了一個月(勇氣可嘉),這段時間就可以自由活動,想睡覺就睡覺想醒來就醒來,但是沒有可以看時間的時鐘,結果發現每天生理時鐘都往後延,也就意謂著人的生理時鐘可能比標準時間一天24小時還要長。最後發現呢人的生理時鐘並不是像標準時間那樣一天24小時,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Sack發現人一天生理時鐘平均是24.5小時。那麼,我們是怎麼在一天24小時的時光下生活下來呢?因為透過光照。


因為生理時鐘一天平均24.5小時,所以如果沒有校正就容易往後延遲,而生理時鐘也有容易往後跑的傾象。
Photo credit: ClinicalGate

光照校正生理時鐘

      大腦裡有個結構是松果腺(pineal gland),它是影響生理時鐘最主要的構造。松果腺會分泌的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會讓身體知道晚上時間到了,降低核心體溫啟動睡眠;當褪黑激素分泌較少時,身體就處於比較活躍的狀態,有助於我們維持白天的正常活動。而白天光照會抑制褪黑激素,讓我們比較清醒,同時也會校正我們生理時鐘,讓我們身體與日光時間同步。所以白天昏昏欲睡時,為什麼有時候出去戶外走走散散步,曬曬太陽會讓自己精神好一點。


生理時鐘的韻律


      生理時鐘掌管著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醒來的時辰,所以當它越穩定越規律,我們就會比較有計劃韻律地做事情;如果生理時鐘睡覺時間還沒到,這時候就要去躺床睡覺,當然就會讓我們覺得睡不著。但是如果睡覺時間到了還不睡覺,生理時鐘的天性就是容易往後跑,所以呢就會越來越晚睡,所以你會覺得一天比一天晚睡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晚睡慣了突然要我們早點上床睡覺,那肯定是睡不太著的。
      既然知道生理時鐘有一定的規律性,那麼就得找出什麼時候精神狀態最好,如果您是習慣晚上22:00睡覺,早上07:00起床的人,那麼你的生理時鐘大概都在這個區間,這時候如果您要像某成功人士一樣清晨05:00起來,那麼就是自找罪受,因為這時候您生理時鐘還沒有要醒來呀!睡眠時間的規律性,遠比實際睡覺或起床時間來得重要。



如果已經有一定的作息規律,這時候硬要讓自己一大早起床,會有兩個狀況:一是壓縮到原本睡眠時間,讓自己睡眠不足。另外一個是起床時間提前,原本的生理時鐘讓身體還沒準備醒來,所以精神上就容易注意力不佳。



    知道生理時鐘的規律性,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有星期一症候群(Monday Blue),通常呢週六或週日會有習慣性補眠,然後平常07:00起床的人假日補眠到10:00才起床,而生理時鐘有容易往後跑的特性,結果這兩天就讓身體習慣了睡到10:00,結果到了週一時候要恢復07:00起床,但是生理時鐘還沒有想要醒來,這時候呢就容易出現脾氣不好、精神不濟以及動機低落等現象。


假日夜生活過太晚,白天補眠補太久,然後生理時鐘就不小心往後跑囉!接著週一又得回到平常時間入睡,這時候通常會睡不太著,然後早上又要恢復早起,但生理時鐘已經往後跑,這時候就會容易累,也就是所謂的Monday Blue。



規律生活重於絕對時間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的報導統計:微軟Bill Gates、蘋果Cook、雅馬遜Bezos平均睡7小時;SpaceX創辦人Musk、美國前總統Obama6小時;前雅虎執行長Mayer4-6小時;口秀主持人Ellen8小時;其實他們的睡眠模式沒有特別之處,但是研究發現生活越規律,生理時鐘越穩定在學習表現上也會比較好。
      況且呀!所有成功人士都是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才回去找可能性,但這個可能性並不代表其他人套用也一定會成功;然後小秘密是:即便有人說他每天只睡多少小時,也不代表他其他時間不會打盹,像是開會、通勤或者其他不重要的時間,可能都是會不經意地闔眼。


時間的管理,其實時間是物理性的,人的精神是有規律性的,幾點起床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把精神狀況最好的時候,拿來做最有效能的運用。

      所以如果有人說早上早點起來工作,倒不如先看看自己一天什麼時候精神比較好?把精神最好的狀態處理最重要的事情,精神稍差的時候做次要的事情,也就是在時間管理之餘,也衡量自己的精神狀態,然後以此去分配最需要注意力的工作。



參考資料:
Sack, R. L., & Lewy, A. J. (2001).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lessons from the blind. Sleep Med Rev, 5(3), 189-206. doi:10.1053/smrv.200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