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的形式有很多,我們習慣的方式是什麼?又或者是什麼樣子的風格? photo credit:陳宏學 |
身為一位心理師常需要和人對話、和自己對話、甚至和無常對話。人生好像也是這樣,總是在處理自己和自己的問題、處理自己與別人的問題,以及處理自己與無常的問題。人與人對話的形式有很多種,常提及的「溝通」、「協商」與「談判」,如何區分?以激烈程度嗎?還是以議題的複雜度?這個問題,留待各位自行解答。
身為臨床心理師也常被問:「會不會讀心術?」。好像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就可以無往不利,溝通或談判都可以無往不利。但我得誠實地說:我們不會讀心術。心理師不是神(也不喜歡被稱神),也只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所以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人在想什麼?也不會知道另一個人真正的意圖。
心理師只是對人比較敏銳,能從一個人的行為,推論背後的幾種可能性(但我們也不會吃飽沒事幹,就到處去分析人),行為推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一個行為在不同時間與不同環境下,可能有不一樣的意涵。這也呼應Alex提及:同一個方法,順序、節奏、態勢和時機不同,效果就不一樣。
從課程學心理學-行動偏誤
課程中有一段演練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與定價,任務是讓各組達到所設定的預期標準,所以可以讓組員交易出去,或者留在原組別。這時候,其他組別的人開始各自與其他組別的人洽談,整個教室鬧哄哄的,每個人都期許自己達到目標。我們這組很特別,我們不各自行動,而是推派出一個代表當作經理人,所有要洽談夥伴都有單一的窗口。
這個策略讓我們這組顯得安靜,Alex還問:這樣會不會特別沒有參與感?但我們卻很堅定地說:「我們不動,就幾乎達到我們這組的標準。」當然是一個策略,但是從課前作業就一直提到:「談判跟誰談?」是很重要的。Alex在課堂中拆解「超級選秀日」這部電影的談判策略,接著也模擬類似的情境,為了讓學習者更了解談判方法和策略的應用。大家蠢蠢欲動,想要達成交易的時候,為什麼我們這組這麼的穩如泰山?因為我們抓到一個重點是:「超級選秀日」從頭到尾都是球隊總管和總管談,沒有球員和球員談。
超級選秀日的談判,是球員和球員的談判嗎?不,要先弄清楚對象。 |
談得很高興,萬一對方是沒有決定權的呢?那不就白談了!所以資料蒐集再齊全,也得找對窗口。 |
但為什麼大夥兒都各自談呢?其實在心理學有一個現象稱為「行動偏誤(Action bias)」,也就是行動本身沒有帶來太多的實質效益,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做了再說。特別是遇到情況不明的場面時,人的內心總是會想要做點什麼;感覺做了些什麼,就可以減輕焦慮。巴菲特說過:「在投資時,主動出擊並不代表會有績效。」
而面對我們的人生,究竟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還是真的有那麼一刻,是好好盤點自己,現在的行動有沒有更接近自己理想的目標?
做了再說?有時候,不行動可能也是一種行動;不談,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策略,為了讓談的結果更好? |
雙贏,還是僅是公平
「如果有一百萬元可以分,我們五五對分,各拿五十萬」這是雙贏還是公平?對多數人來講,可能會覺得是雙贏;但對於談判來說,他可能僅是公平。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讓這一百萬創造出一千萬的產值,即便最後彼此六四分,「你拿六百萬,我拿四百萬,這比原來的五十萬更多」那這樣是「雙贏」還是「不公平」?
行為經濟學有個實驗稱為「最後通牒賽局(Ultimatum Game)」,這個實驗現象也常被運用在談判中。如果你(在賽局裡稱為提議者)可以和另外一個人(在賽局裡稱為回應者)分配100元,但條件是雙方都同意分配的條件,彼此才能獲得這筆錢,但若有一方不答應,那麼這樣的分配不成立,兩方都拿不到錢。通常提議者會希望自己留越多越好,給回應者越少越好;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回應者應該接受提議者所有的條件(因為如果不答應,就一毛錢都領不到),不過心理研究結果發現:當提議者分配太不公平時,反應者有相當高的比率會拒絕提議。
這個賽局實驗一開始,其實只是想說明人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可能沒有很理性。但後來接續的延伸實驗發現,提議者通常會提出五五分,並不是基於「公平」,而是一種「策略」。因為回應者只要拒絕了,雙方都沒有好處,因此策略性地提出五五分,或者接近五五分的四六分,其實都只是促進成交的一種策略。
弄清楚談判的Business,不然可能最後只是Busyness |
談判真實答案,通常我們不會知道
或許我們都會想問那公平到底存不存在?雙贏到底存不存在?或許,談判最後的結果,我們都只有「接受」或「不接受」。我們提供給對方的條件,以及對方願意提供給我們的條件,一定都是彼此接受的情況下,才會成交。但是成交後,我們都不會知道對方的底牌。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僅能在手頭中的選項,盡可能談出我們可以接受的方案,若把時間軸拉到最長,最後到底是贏家還是輸家,也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
離開了談判會議,最後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或者是不是最好的決定?有時候可能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知道答案。我們只能在眼前的選項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
最後,我很欣賞Alex最後分享的:談判不是要爭的你死我活,而是在最重要的時刻,可能可以保護你最愛的人。
一談就贏課程的視覺紀錄,這是一種把訊息轉譯成圖像的技術。 |
後記:
「一談就贏」課程,要學習、要視覺紀錄、還要分析當中心理學的現象,這是什麼樣的概念?不過上完這個課程,也分析了課程中談判的心理學現象,有興趣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