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教育對象,在教育情境中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方法,以解決教師教學上、學生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以達成教育目標,並建立系統性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家 Sprinthall就提出教學四大議題:
1. 要有善於教學的優秀「講師」
2. 要有深淺適度的「教材」
3. 要有能使學生學會知識的「教法」
4. 要能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徵」
美國心理學會2015年根據近年來的心理學研究,整理出20條教與學的重要原則:
● 準則1:
學生對自身智力與能力的信念或知覺,會影響他們的認知功能和學習。
中翻中:讓學生相信自己做得到。
● 準則2:
學生已知的知識會影響學習。
中翻中:知識會帶來知識,所以拓展學生的智識吧!
● 準則3:
學生的認知發展與學習並不一定受限於一般的認知發展階段。
中翻中:學生的潛能無限,別認為他還小就做不到。
● 準則4:
學習是根基在脈絡之中,因此要類化學習至新的脈絡並非自發形成,而是需要努力去促成學習整合。
中翻中:知識要能用出來才教能力,別死讀書呀!
● 準則5:
想獲得長久的知識技能需要仰賴大量練習。
中翻中:用得出來就是有常在用,用不出來就是沒在用,讀再多不練習也沒用。
使用教材與教具,可以練習實際狀況的情境,加強學習效果唷!
|
● 準則6:
清楚、舉例和即時的回饋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
中翻中:讓學生知道哪裡做對,哪裡可以調整得更好。
● 準則7:
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有助於學習,而自我調節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
中翻中:讓學生知道現在學到什麼程度,知道自己目前欠缺的是什麼?如何調整?自我調節能力包括注意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計畫、學習與記憶策略,這些可以讓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變得精熟,而這些學習的技巧是可以教的。
● 準則8:
學生的創意可以培養。
中翻中:創造力是一種產生新奇反應的歷程,能有助於問題的解答。創意的特性有: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獨創性(originality)、精密性(elaboration)、敏銳性(sensitivity)等。
創意是可以培養的。多觀察這個世界,嘗試不一樣的可能性吧!
|
● 準則9:
當學生達成目標的內在動機明顯高於外在動機時,學生較能樂在學習並表現得較優異。
中翻中:讓學生打從內心想學,而非僅是想要獲得外在獎賞。
● 準則10:
當學生採取精熟目標(mastery goal)勝於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時,他們面對挑戰時會堅持下去,並且會更深思熟慮地處理資訊。
中翻中:讓學生想要獲得這項能力,而非僅是想要炫耀。精熟目標導向的學生有比較高的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興趣、正向情感、努力及堅持,他們會使用更多自我調整的策略來獲得能力。
● 準則11: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機會、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
中翻中:你打從心裡認為學生是天才,他們就會表現天才;你認為他們是笨蛋,天才也會被你教成笨蛋。
● 準則12:
設定短期(近期可達成)、具體和適度挑戰的目標可以增強學生動機,而長期(長時間才能完成),太過一般及艱困挑戰的目標則會讓學生動機下降。
中翻中:再大的夢想,一步一步地做,總會達成的;逐步讓學生看到效果,他們會願意嘗試更大的挑戰。
● 準則13:
學習是在多元的社會情境中發生。
中翻中:給學生豐富的學習刺激吧!
● 準則14:
穩定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溝通對於學生的教學歷程和社會情緒發展都很重要。
中翻中:學伴很重要,找到共學團體更棒;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 準則15:
情緒幸福感會影響教育表現、學習和發展。
中翻中:心理爽就學得好。
● 準則16:
教室出現的行為和社會互動是學習而來的並且可以被訓練,只要透過行為的準則和有效的班級規則。
中翻中:讓學生知道你是玩真的,規則寫得清清楚楚。
● 準則17:
有效的班級經營基於:(1) 設定和溝通較高的期望;(2) 培育一致性的正向關係;(3) 提供高階的學生支持。
中翻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照顧。
● 準則18:
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是重要的且有用的,但需透過不同的方法及解釋。
中翻中:就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你要他們學的東西。了解學生學習進步的情形,即時發現學生學習困難點,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
● 準則19:
學生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最好透過科學化的心理衡鑑來評量,並使用標準化的施測程序和公平有效的測驗工具。
中翻中:了解學生起點行為、教學效果和發現學生學習困難處。前面沒教好,後面就很累。
● 準則20:
理解衡鑑數據取決於明確、適當和客觀的解釋資料。
中翻中:要了解學生的問題,就要好好分析手邊的資料,讓資料變成有效的資訊。
教學的意義並不存在於教材表面,而是蘊含在教材之內;成功的教學不在於教師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在於教師能啟發學生使知識個人化,從而獲得意義。
教學,要教就要不斷學;學問,要學就要經常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