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看了 Netflix 戲劇《影后》(Born for the Spotlight)的角色與劇情,影后裡的許多角色的行為與言論,出現了防衛機轉。
自我運用各種方法來執行任務,這個任務就是讓個體避開危險、焦慮和不愉快,而這些方法佛洛伊德稱為「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s)」。(其實潛意識裡的防衛機轉,也可以應用在消費心理學的文案。延伸閱讀:佛洛伊德教我們如何說故事,搞懂消費者潛意識裡的期待)
透過佛洛伊德的防衛機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角色如何在面對壓力、矛盾和內心掙扎時,使用不同的心理策略來保護自我。這些機轉既推動了劇情發展,也深刻地反映了角色的內心世界與人性複雜性。
【內文心理分析很劇透,請自行決定是否往下閱讀】
【內文心理分析很劇透,請自行決定是否往下閱讀】
一.退化(Regression)
在面對壓力時,退回到較早期、更幼稚的行為模式。一個成年人在壓力下開始像小孩一樣哭泣或發脾氣。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幼稚的行為會逐漸被更成熟的表現所取代,這是一種正常的發展現象。然而,當壓力事件過於強烈且無法化解時,個體可能會重新表現出幼年時期的幼稚行為,相當於心理層面退回到早期的發展階段。
潘茵茵不想演戲,擔心整形鼻子被發現,要等經紀人壁虎來時,才願意開演。
「請導演不要催啦!…我要等壁虎來啦!」
「茵茵姊…怎麼了?怎麼哭了?你怎麼了?你怎麼哭了呢?」
「怎麼辦?他們好像發現了…鼻子」
「很美啊!我看不出什麼啊!」
「那他們幹嘛盯著我看?」
這段對話就像是孩子般在討拍。
潘茵茵面對離婚以及熟悉的經紀人辭職時,內心感到巨大壓力,他說「失去一個人真的很痛啊!那種痛就好像:你明明就已經做好了截肢,然後…手臂都沒有了,但還是好痛」。躺在家裡足不出戶,坐在地上邊哭著吃披薩,行為表現得像一個鬧脾氣的小孩子。茵茵說「我這輩子都不可能變得像你一樣啊!我沒你那麼偉大,我不想要被迫做選擇、做犧牲」。
二.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壓抑真實的情感,並表現出與之相反的極端行為。當個體有負向的衝動或想法時,就表現其相反狀態來防衛。
就像薛亞之發現旗下藝人史艾瑪在拍片過程中,勾搭上導演老公,一個心裡討厭某人,但對那個人表現得過於友善。就像劇中薛亞之帶史艾瑪去看一間大套房,要替艾瑪安頓居住的地方。
薛亞之「我幫你預付一年了」
史艾瑪「你幫我付錢了?」
「當然啊!不能讓你一直住在別人(薛亞芝擔任導演的老公)的工作室,開玩笑,我們家史艾瑪又不是流浪狗對不對?一定要有自己的窩,這樣才能夠專心地打拼事業啊!」
薛亞之抱著艾瑪在耳邊對她說「你是有才華的人,艾瑪,你有大好前程,你知道嗎?」
三.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為自己的行為或失敗找出看似合理的藉口,避免內疚或尷尬。個體面對一些無法接受的矛盾信念、言語、想法、行為或動機時,試圖賦予它們合理的解釋,並找出勉強能被接受的理由。透過掩飾的方式重新詮釋,個體以某種自欺的方式自圓其說,進而說服自己或他人,達到心理上的調適與平衡。
史艾瑪用直播方式慶祝潘茵茵的生日,為了要報復先前演屍體時,一直被踩腳。史艾瑪假借透過IG直播要替潘茵茵慶祝,但一切都是故意設計好的,要潘茵茵難堪以及自曝年齡。
接著艾瑪裝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對游燕芳(芳姐)說自己還是新人,犯了什麼錯都不知道,也沒有人教。她雖然把台詞背熟了,但有時候還是覺得自己的表現很糟。見過無數風浪的芳姐聽了,淡定地用輕鬆的語氣反擊,帶著一抹笑意說:「有什麼訣竅?演員不就是把戲演好!妳現在不是就演得很好嗎?」
「你這輩子有跟別人說過我愛你嗎?流氓,你是個好人,真的。我覺得…你應該去找一個,跟你一樣年輕的女生比較適合…我不值得,你現在看的是女神周凡,等到有一天,你發現我不是她,就會很失望,退得遠遠的,這種感覺我很清楚」
「你以為只有你會受傷、你會害怕嗎?每個人都會!你說了那麼多不值得,其實就是你沒那麼喜歡我而已!這點我收到了。」
四.幽默(Humor)
透過自嘲和嘲諷的語言,消解內心的不安與社會壓力。
「在這行待一年就像在別行待五年,很折磨人,不管資歷多深,拿過幾座影后,遇到新銳的導演,她還是要為了生存推銷自己,這就是演員的宿命。」
「即使那個演員已經演了50部電影、80幾部的電視劇,入圍了六次還拿了兩次的影后,遇到新銳的導演,就不被信任,還是要為了生存推銷自己,這就是演員的宿命。」…周凡上台試鏡時,在新銳導演的面前問「要從自我介紹開始嗎?」,導演頓時大笑。這是以自嘲幽默的方式來因應當前的尷尬情景。
「怎麼可以講的那麼輕鬆,這是件很恐怖的是你不知道嗎?我每當在這房間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好像一個小女生一樣,高中女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覺得我好像有力氣可以去爭取,這世界上所有一切的幸福跟快樂;我的現實世界是混亂的。一堆鳥事、一堆複雜的關係,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要怎麼愛人,我連跟男人,好好地睡在一起都沒有過」
流氓回周凡說「我也沒有跟男人睡在一起過」。雖然周凡講了一堆是在拒絕流氓,但是流氓心情一定不會太好受,但這句其實展現出幽默的防衛機轉。
五.認同(Identification)
無意識地模仿或內化他人的特徵、價值觀或行為,從而建立與對方的聯繫或提升自我價值感。減少焦慮、尋求歸屬感或建立心理安全感。
例如剛進入公司的新員工,努力模仿主管的工作態度和語言習慣,希望自己也能獲得認可。在《影后》裡, 導演TB 跟史艾瑪說這個角色是女同志,史艾瑪立馬獻吻親上去,並以堅定口氣表述「妳想要我是誰,我就是誰。」成功爭取到主演。
六.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個體的一些情緒、想法,不能適當的向當事人發洩出來,便會轉而發洩到其他人身上。個體把對某人事物積鬱的情緒、衝動(通常為負向),轉移到另一個比較不具危險性與威脅性的人事物身上,以尋求發洩,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
「他們換人了,他們新的年度想換代言人」壁虎對潘茵茵表達失去代言角色。
「你現在怎麼講得好像全部都是我的錯」
「所以我只能吞…不然呢?我還要給你拍拍手,說你好棒棒嗎?」
「希望能用我的心臟交換另一顆肝,這樣我就能喝得更多,在意的更少。」
用心臟代替肝,雖然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但是在這句話的背後,其實也意謂著不喝酒傷心、喝酒傷肝,喝與不喝在現實生活的痛苦中都兩敗俱傷。只是想要用一個比較不痛的來取代看似比較痛的狀態。
《影后》「錯的是別人,寫的會是你!」
一件爆料事件醜聞發生,即便錯的是別人,但往往報章媒體寫的會是最有新聞性的那個。工作生活中,不也是如此?當初工作事項執行方案是別人的選擇,但出了事情卻是要另一個人出來負責。
七.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以過度理性化的方式分析問題,避免接觸情感層面。
黎芯妮在劇中淪為小三的新聞爆開,身為經紀人的薛亞之必須處理這件事情。老薛聽到妮妮的新聞,身為經紀人兼好友,這時不談感受,而是開始討論公關處理安排的細節。
「因為我不只是這部電影的製作人,我還是你的經紀人,所以你今天捅了這麼大的簍子,如果我不保你,你就完了。從新聞出來的那天開始,我就要到處跟人家跪,因為我得要扛下一切,我得要跟李子齊保證,我得要跟王董保證,跟你代言的廠商賠不是,討論賠償問題,跟媒體記者們一個一個打電話套交情,跟這齣戲的主創團隊們,所有的演員們道歉、安撫他們。我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我四處陪笑臉就像個妓女一樣,我是為了誰?我是為了什麼?」
八.投射(Projection)
「投射」是種將自己的感受歸因於他人的防衛機轉。投射作用是在特定條件下,將某些特定性質投射在特定對象上。你可能對某些人、某些事情有些想法或意見,但又不好表達出來,自己後來就把他想成「那些人對我有這些意見」。
「高級性感?怎麼知道別人看的那種性感是高級還是低級!」性感本身就是主觀的,但是內心怎麼詮釋就是一種投射。一絲不掛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情色。
九.否認(Denial)
所謂否認作用,就是遇到痛苦或不愉快的事,下意識地直接否認它的存在,徹徹底底地忽視它,就當作沒這件事一樣。
「天天住在一起,我們還有多少事情是彼此不知道的。」
薛亞之和丈夫李子齊,當導演李子齊和史艾瑪有染時,否認彼此的關係,也不願承認內心的嫉妒與不安全感。
「女明星不能變醜、變老、變胖,變老不能整形,整形還不能承認!」
做錯事的第一時間,常常都會下意識地否認?當演藝圈的爆料出一些新聞,當事人總是會發表聲明說一切都是子虛烏有。先不管是否煞有其事,其實人習慣第一時間先否認,從小孩到大人都一樣,因為承認通常會先被處罰,否認只要不被抓到就可以躲過,被抓到還是會被處罰,所以人的天性都會在第一時間先否認。
十.壓抑潛抑(Repression)
所謂潛抑作用,指的是人們不知不覺中,把無法被接受的念頭、感情、記憶、或衝動,壓抑到潛意識深處。每一種防衛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潛抑的成分。
「你聽好,等你是個咖,才有資格掉眼淚。」
「就算跌倒也不能喊痛,絕對要跌得漂亮。」
佛洛伊德的防衛機轉理論幫助我們了解人們如何在壓力或矛盾中保護自己。這些機轉本質上是無意識的,但過度依賴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因此,了解並適當使用防衛機轉,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情感挑戰和生活壓力。
防衛機制可以幫我們減輕壓力、有效地轉移我們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所以防衛機制並不全是壞事,只有當一個人太常運用防衛機制才可能導致身心不健康狀態。
其實潛意識裡的防衛機轉,也可以應用在消費心理學的文案。延伸閱讀:佛洛伊德教我們如何說故事,搞懂消費者潛意識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