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後不是切斷與外界連結,大腦仍舊不停變化-「睡眠結構」由4種睡眠階段組成

睡眠這個看似平靜、沒有太多生理及心理活動的狀態,卻佔去了我們這麼多的時間,其功能與重要性一直是古代哲學家,至近代科學家都感到好奇,並亟欲瞭解探索的議題。一個晚上看似相似的睡眠,科學家卻可以根據其腦波、眼動及肌肉張力區分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睡眠階段交替建構出一晚的睡眠。

睡眠結構(Sleep structure)」或稱為「睡眠周期(Sleep cycle)」是入睡後大腦狀態不同的變化。睡眠並非僅是單純地睡著,而是入睡後隨著大腦與意識的改變,而呈現出不同的睡眠樣態。

當我們睡著後會先進入「非快速動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REM)」,接著會進入「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REM)」。所以睡眠周期是由「NREM睡眠」和「REM睡眠」組成。

不同睡眠階段由腦波EEG來判定
在睡眠醫學領域,要區分睡眠階段的準則是透過「腦波」。透過不同頻率、振幅和型態的腦電波判讀,即可知道受測者目前NREM睡眠的深淺?或者是否處於REM睡眠階段。

(延伸閱讀:「睡眠智力的科學」:高智商 vs. 平均智商學童,睡眠腦波不一樣嗎?

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 Sleep

其中NREM睡眠由淺到深可以分為第1期、第2期、第3期等三個階段。其中第1期和第2期是屬於比較淺眠的階段,而第3期則是深度的睡眠。正常的睡眠歷程,並非馬上從清醒到入睡,而是從清醒逐漸放鬆,然後進入第1階段,然後逐漸到第2階段,最後進入第3階段的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時腦波頻率較緩且振幅較大,因此這階段的睡眠又稱為「漫波睡眠(Slow-wave sleep)」。

在睡眠第1期和第2期時,如果不小心被吵醒,通常都還不會感覺太累。但如果已經進入到第3期的深度睡眠,就會感覺到疲倦,也較容易感覺到恍惚,這時對外在刺激的反應也會比較慢。這也為什麼警察要圍捕擁槍自重的通緝犯,在攻堅的時間通常會選在凌晨,就是要等這些嫌犯睡得比較深,通常比較沒有辦法快速反應,這時擒拿的成功率較高,也降低正面交鋒導致傷亡的可能性。

在非快速動眼NREM睡眠階段,多數腦區都處於休息的狀態。藍色區塊標示NREM睡眠階段,比清醒時還低的腦區。

快速動眼睡眠-REM Sleep

快速動眼睡眠顧名思義就是睡眠期間,眼球會出現小幅快速轉動,心跳加速且呼吸變得較不規則,REM睡眠通常是在作夢,個體在REM時期雖然處於入睡狀態,但是大腦的的活躍程度和清醒時很像,如果透過腦影像紀錄REM睡眠時期的大腦活動,有幾個腦區甚至比清醒時還要活躍。而且為了怕身體會隨著夢境拳打腳踢,這時候大腦會有一個機制是處在做夢時期的REM睡眠階段,讓身體處於暫時癱瘓的狀態。這種情況好像身體睡著了,但是大腦活動仍舊活躍,這段似睡非睡的睡眠期間又稱為「矛盾睡眠(Paradoxical sleep)」

在REM睡眠時,負責決策判斷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PFC)」活性會降低,但是負責處理視覺的「枕葉皮質(Occipital Cortex)」,以及和情緒有關的「杏仁核(Amygdala)」會變得很活躍,這些都腦區的活躍一般認為和夢有關。另外,和鞏固記憶有關的「海馬迴(Hippocampus)」也會在REM睡眠中變得活躍。

大腦內側的「扣帶迴皮質(Cingulate Cortex)」與情感、學習和記憶有關,扣帶迴皮質可再分為「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和「後扣帶迴(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在進入REM睡眠後,「前」扣帶迴的神經活動比清醒或NREM睡眠來得活躍,但是「後」扣帶迴的神經活動卻相反,在REM睡眠階段,神經活動反而比清醒或NREM睡眠時來得低。另外,進入REM睡眠後腦區活性比清醒或NREM睡眠低的還有「內腹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和「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

睡眠過程中,大腦並非休息不動,有些腦區仍舊活躍著。在REM睡眠階段,有些腦區比清醒時或NREM睡眠時還要活躍(粉紅色區塊),有些區域則比清醒時或NREM時還要低(藍色區塊)。

睡眠醫學裡的「鬼壓床」

既然在REM睡眠時大腦很活躍,身體卻處於癱瘓狀態。但是有些時候生活不規律,或者轉換睡眠環境,不適應受到影響容易喚醒;偏偏在入睡後約略一小時會進入REM時期,這時候意識相對比較清晰,容易把夢境當作現實,或者在做夢時突然醒來,但這時處於肌肉無力的身體還沒有跟上醒來的速度,這時候會出現身體動彈不得的情況,所以才會覺得是靈異現象。這時候個體會祈禱或求神拜佛,約略幾分鐘後身體就可以動彈了,其實只要放輕鬆讓身體清醒,就可以恢復活動了。

睡眠循環從淺到深,從深到夢

一個睡眠周期約略90分鐘,如果晚上睡眠時間有6-9小時,那麼一個晚上約略有4-6個睡眠周期。而每個90分鐘周期的睡眠,會依照第1期、第2期到第3期的順序進行,接著再回到第2期和第1期,然後進入快速動眼睡眠。這樣的睡眠循環基本上就是由淺到深,再由深到淺,或由深到夢。

雖然整晚NREM和REM睡眠循環的長度維持穩定的一致性,但是每個週期的NREM與REM睡眠所佔的比率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在前半夜有較多的深度睡眠,而在後半夜裡出現第二階段睡眠與REM睡眠的比率相對較高。

不同睡眠階段組成一晚的睡眠結構
睡眠周期一個循環約略90分鐘,一個晚上會重複4-5次。睡眠前半夜,多數以NREM睡眠為主,由睡眠階段1和睡眠階段2的淺眠,逐漸進入階段3的深度睡眠;隨著時間過去,在後半夜出現REM睡眠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無論睡眠深淺,大腦神經細胞依然反覆休息與活躍

睡眠階段的深淺,是由腦波的型態來判別。當大腦的神經細胞接受到訊號時,靠這些電訊號進行傳遞,因此這時候如果在頭皮上放置紀錄的電極,就可以偵測到許多神經細胞釋放的電訊號,可以把電極想像成收音麥克風,蒐集大腦裡神經所哼唱的曲調。許多神經細胞產生電訊號的時間點有差異,就會出現腦波快速震盪,而呈現出頻率較高的特徵。如果神經細胞產生電訊號的時間一致,或是越同步,腦波呈現的頻率就會較低。

作夢≠睡不好:REM睡眠也有重要功能

既然REM睡眠是在作夢,這也就代表每個人晚上都會做夢,差別在於醒來你是否記得而已。有些人會把夢境記得一清二楚,有些醒來就會忘記。而且,REM睡眠通常都在後半夜比較容易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感覺到作夢都是快要醒來的時候。最後,既然每個人都有REM睡眠,也意謂著每天都會有夢的產生,所以晚上做夢不代表睡不好唷!除非是經常性的惡夢,夢到會嚇到驚醒,或者在睡夢中驚聲尖叫,那就得要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疾病狀況。

但大多數時候,REM睡眠是做夢階段[1],可是在生理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呢!而且,嬰孩一出生後,除了睡眠時間很長外,另外一個特點就是REM睡眠比例很高。所以也研究人員認為REM睡眠能夠促進大腦發育。

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學(JAMA Neurology)》針對社區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2]:REM睡眠減少與心血管死亡率呈現高度相關性。每降低5%的REM睡眠,則心血管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在接下來12年增加了13%。目前睡眠醫學研究發現REM睡眠除促進大腦發育外,也會在這過程中協助個體處理情緒,所以當心情不好或感覺壓力焦慮時,好好睡一覺起來都會舒服一些。

REM睡眠對於情緒處理、增進記憶和大腦健康發育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當覺得自己整晚都在作夢沒有睡好時,記得告訴自己「做夢是正常的,做夢表示我有睡覺」。或是鼓勵自己「至少還有夢」。

(延伸閱讀:不要再被「每天要睡滿8小時才夠」觀念綁架,有效睡眠量評估4步驟


[1] 作夢階段大多數在REM睡眠時,但研究發現有在NREM睡眠階段時,有時也可能會出現夢境。

[2] Leary, E. B., Watson, K. T., Ancoli-Israel, S., Redline, S., Yaffe, K., Ravelo, L. A., … Stone, K. L. (2020). Association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JAMA Neurology. doi:10.1001/jamaneurol.20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