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TEDx ChinaMedicalU評審教我的三件事

人才能撐起人,不是這個頭銜,我盡量做一個好一點點的人,燃燒的是對於心理學的熱情。

       有機會TEDxChinaMedicalU決選的評審,朋友知道後都說我超級低調,啊不然我是要敲鑼打鼓嗎?有這個機會,不是我有多厲害,是前面有太多人拉我一把。

       整個下午聽了很多故事,突然覺得:自己若真的有價值,不會因為有沒有標籤而有所貶值。你有看過黃金鑽石,因為沒有什麼掛上某某牌子,就沒人想要嗎?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事情真的有價值,未必要努力去獲得TEDx的加持,而是真的做了些什麼,TEDx就會跟你索取演說詞。
    不管怎麼樣,我在這次擔任評審中,發現我們很多行為的樣貌是:「為了做而做」、「該做卻不做」以及「不該做卻做

. 為了做而做

       為什麼要上台?因為我想給自己留下紀錄、因為這是我的夢想無論是什麼動機參加TEDx,以前我自己覺得能上TED舞台真的很厲害,但往往能上舞台是真的動手做了些什麼?而不是為了上台而刻意做些什麼?
       在追求TED這個光環的後面,別忘了它的核心價值是「散播值得分享的好點子(ideas worth spreading)」。如果僅是為了上台而上台,那很容易失去初衷的核心,因為能帶來改變的是「行為」,而非「簡報」,簡報是為了喚起行動,最終是那個行動帶來改變,我們都不是上帝,所以不是說說喊喊事情就會發生。
    從另一方面來看,行動要有明確的目標,因為有時候行動沒有什麼效益或用處,但仍會先做再說,心理學稱為「行動偏誤(action bias」,當我們遇到情況不明的事件時,內心總會想要做些什麼的衝動,但有時候我們不一定要有所反應呀!因為有時候,不做可能比做還好。

. 該做卻不做

   
       當有機會上台分享你的想法、或你正在做的事情時,先動手做做看吧!蔡淇華老師在《寫給年輕:野百合父親寫給太陽花女兒的40封信》書中提到:台灣有一群決策者,他們乾淨的雙手插在口袋,不了解現場,沒有實務操作經驗,當他們一決策,人民就跟著陪葬。當你想分享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在第一現場經歷過?當我們都怕髒、都不願意動手、也不在乎細節,那我們為了世界改變了什麼?
       自己在臨床心理學的受訓過程中,有些老師是帶著我們到臨床現場告訴我們那是什麼?也用實務經驗告訴我們理論在什麼狀況下可以運作,什麼狀況下不可以運作;但有很多不在現場的人,都在想像中推想現實運作模式,但想久了還會把他當真。

       這次當評審的過程中,也些議題我不熟悉,所以是先做了作業,甚至去問真的在現場操作的朋友,這也是我在超級簡報力受到的訓練,王永福哥在教簡報時,遇過千百種議題,他真的會認真研究每個學員要表達內容,然後自己研究完後,在給予訓練回饋。無論簡報或演講,你的表現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人在幫你打分數,對方是你的聽眾,某層面也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所以事先的排練與準備,都會讓我們更接近完美。
米開朗基羅說過:如果人們知道我付出多少努力,才練就爐火純青的技藝,這一切看起來就不會那麼令人驚艷了。
我還沒有到爐火純青,所以加倍努力,每個講者的背景和報名資料我都是先看過了,當場還是重新再紀錄。


. 不該做卻做

      上了台後就得為效果負責,聽眾付出他的時間和注意力,這是一但付出就難以回收的東西。如果還沒準備好,不要上台還比硬著頭皮上台還好,我是指不要答應你完全沒把握的事情。因為上台代表你這個人,你是不是用盡全力?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自己?所展現出的態度其實會一覽無遺。
       這好比物流的駕駛司機,一但開著印有商標或品牌形象標誌的車子上路,其實代表的就是那間公司,司機的駕駛模式都會間接影響人對那間公司的形象。有些細節或者有些流程,其實如果能夠訓練到位,都可以避免的。今天活動我刻意提前一個小時抵達,為了是看有哪些講者有先預演?或者測試設備,因為負責的簡報者,會將硬體設備的影響降到最低,但其實真正有做的是個位數。


有意義的小事,比無意義的大事更有價值。

    台大 葉丙成教授曾分享過:「人生最該追求的一張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現在強調個人品牌,而品牌代表一種信任關係,所以換句話說:在世界上,我們得守護的第一品牌,就是自己。你所做的,就代表你自己;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所作行為和所說言語有所衝突時,永遠先相信所做的行為。有些事情,別人沒有說出來,並不代表他沒看見。
    至於,什麼是為了做而做?什麼事應該要做?什麼事不能做?就是各位的智慧和人生經驗了。
  
最令人害怕的,就是開始前那一刻,但是一但開始,那就開始吧!

特別致謝
這場TEDx ChinaMedicalU的評審,是楊斯棓學長引薦,以及台灣菲斯特管理顧問公司團隊協助。不是我有多神氣,是後面支持夥伴的不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