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在意的事情,才是獨特賣點。



  要讓聽眾誤以為自己甚麼都不懂的最好方式是:告訴他們你演講內容的所有細節。
  聽眾最在意的事情,才是簡報者最該關注的焦點。想要引起聽眾的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們關心的事情。更直白地說就是:強調對聽眾的利益。
  當你顯得越有學問,對方就越一頭霧水;因為從小我們都被教導溝通時,述說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但鮮少討論有關對方的事。在培養自己的興趣,可以大方地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們很容易順著自己的喜好來做事,但是在商業領域,客戶才是付錢或買單的人(這裡的買單並非狹義的付錢,而是廣義的接受你的意見或者被你說服),才是真正接受我們點子和想法的人。所以在準備演講的時候,學習問自己一個問題:「怎麼說,才是對聽眾做好的?

說服的兩大基石:獨特賣點與說服論點

  在準備演講的時候,通常可以從兩個方向去準備:獨特賣點」與說服論點」。獨特賣點是專屬於你的特色或優點,別人沒有只有你才有,或者只有你才能提供的服務,在臨床專業領域就是你專長的技術。說服論點則是過去的成就、認證或者他人的背書,在臨床專業領域就是實證研究的結果。在演講裡如果能將獨特賣點強調出來,通常就可以增加說服力,而強調獨特賣點的方向有幾個:

. 強調聽眾的利益

  這是說出對聽眾有什麼好處?通常在專業訓練裡,我們常用理論來解釋或者透過不斷強調,但沒有辦法讓聽眾有具體的感受。像是:「21世紀人類三大. 文明病其中一個是和自身情緒有關,那就是憂鬱症」接著介紹憂鬱症就是出現心情不好,好像戴著灰色眼鏡看世界,一切都失去色彩。這是在定義憂鬱症,或者解釋憂鬱症的現象,但是如果今天要強調心理治療對憂鬱症的療效,那麼對聽眾的利益就是重新看到彩色的世界,這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所以可以用:世界脫色中,用心理學重新配境」。用眼鏡的意象來形容心理治療可以帶給憂鬱症患者不同的心境,讓黑灰色的世界有了新的視界(心理治療一種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就是教導個案怎麼樣重新詮釋目前看到的事件或者想法)。


. 誘發好奇心

  就是讓聽眾想要進一步了解可以怎麼做,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聽眾沒有產生行動是低估了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而這時候的切入點可能就是提供訊息,並且鼓勵行動或預防方案。我們走在失憶的路上」或是「婚前牽紅線,婚後踩紅線」都是嘗試讓聽眾想知道:為什麼會在失憶的路上?或者用對比讓婚後常吵架踩紅線的聽眾引請共鳴,並想要進一步了解相關訊息。



. 指出問題

  這個方式我自己很喜歡用,其實就是講出目標族群的心聲,而這些觸動內心的議題或者擔心,但多數的人會比較拘謹,不太敢承認或面對自己的問題,所以如果指出問題或者內心的期待,往往演講的說服力道還不錯。像是「你愛的孩子不愛你」道出了親職的隔閡。「團圓飯桌上一個人用餐」指出每逢佳節父母總是一個人吃飯,孩子不太想回來。「要睡,不藥睡」則是描述失眠患者的心聲,想要一夜好眠卻又不想要服用助眠藥物的矛盾。




. 情感訴求

  這種方式通常是表達出感性的議題,或者在說服之前先鬆土,讓聽眾態度軟化後,再將說服訊息的種子播在聽眾的心上。「人生不見了,只剩會呼吸的軀體」這透過對比反差的方式,描述當失智發生,我們只會呼吸,但過去的喜怒哀樂都不見了,人生的美好消逝殆盡。「看著全家福的照片問:他們是誰?」也是表達全家福是最熟悉的人,對人的記憶也是最難失去,但連最親人都忘了,那是一種茫然的感受。有時候情感訴求可以有不一樣的描述方式,因為人的情感是不一樣的面向,可能是誘發感動、也可能訴諸恐懼、或者注意悲傷等,就看你的訴求是什麼?


專注聽眾想聽的內容

  把你的演講訊息,針對你的目標聽眾,根據他們關心的最重要好處,或最擔心的問題,整合起來寫出和他們有關的行動方案。不能只有有趣(雖然大多數的心理學議題被多數人講得很無趣),要找出聽眾的利益點。而在表達或傳遞訊息的過程,說明要淺白,讓外行的人也能聽懂,可以練習不要用自己專業的語彙來講自己專業的理論。這樣的好處是讓聽眾知道你要講的內容,同時也讓聽眾清楚你的定位。

舉例來說,心理師的定位:

你知道大多數的人都經歷低潮但卻害怕看精神科?
其實心理師和一般朋友聊天不同的地方是:我們重視的是你自己的復原能力。我們的客戶通常會心情放鬆到忘記自己在接受心理治療,總是在重拾滿意的人生後,看到自己燦爛的笑容才想起來這段歷程。


       當然,你一定可以想出更好的描述,或者在你的專業裡屬於自己的定位;這樣就能讓聽眾知道在什麼狀況下可以找你。成功需要刻意練習,練習是為了追求超越自我,每次練習後觀察自己的表現,歸納出改進的方法,並且必須大量地重複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