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也很容易出現失眠問題,除了中風影響的大腦區域,如果涉及睡眠有關的腦區,那麼就可能出現失眠症狀。除了腦區受損外,中風後環境的誘發因素也可能使患者開始出現睡眠困擾,像是住院、陌生環境、對病程的焦慮緊張,甚至影響精神體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使得個案對於復健的參與度下降,影響了復原的最佳時間。
中風後睡眠結構改變,增加失眠的風險
腦中風後容易出現失眠症狀,可能是中風後憂鬱或壓力反應產生。而中風也會造成睡眠結構的變化,通常睡眠時間減少、睡眠效率降低、紡錘波和K波減少或漫波減少等,通常中風的預後也較差。有針對大腦動脈梗塞的研究發現,中風患者睡眠效率降低、快速動眼睡眠被抑制。
右大腦半球梗塞的患者,快速動眼對非快速動眼睡眠的比例明顯減少;而左大腦半球梗塞的患者,發現深度睡眠的比例減少。睡眠過程中,會透過睡眠的循環修復身體受損的細胞,也調節情緒機能,但中風患者睡眠結構和階段受到干擾,也可能會影響睡眠歷程自有對於身心修復歷程。
睡眠缺氧的呼吸中止,增加中風風險,也影響預後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夜間隱形的殺手,在睡眠過程中缺氧,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延伸閱讀:睡覺睡到一半會暫時停止呼吸?)。只要出現打鼾的症狀,中風的風險就提高3.2倍。而在中風患者中,有出現睡眠呼吸問題的患者和沒有該問題的患者比較,從入院、出院、出院三個月和一年後的追蹤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風患者在巴氏量表的評估分數明顯較低,得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活動受損以及認知功能較差[1]。因此,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建議盡早處理。
睡眠障礙、憂鬱情緒對中風康復的影響
中風患者隨時間過去,常會出現身心症狀,最常出現的就是疲勞、睡眠困擾和憂鬱心情[2]。腦中風和睡眠、憂鬱症看似不相干的三種狀況,但彼此卻有著高度相關。嚴重的憂鬱症會增加中風風險,而腦中風後有很高的比例會出現憂鬱症狀;另一方面,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中風的風險,睡眠呼吸中止或睡眠困擾也會影響中風後的復原。
雖然憂鬱症是心理疾患,但臨床心理學研究也發現腦部神經網絡功能異常,也容易產生憂鬱症狀。憂鬱症是一種心理與生理都出現狀況的疾病,而且憂鬱也是其他神經退化疾患的危險因子。中風後患者動作功能受損,短時間生活自理功能也受到極大影響,生活突然驟變,造成極大的壓力,伴隨而來的就是焦慮與憂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也容易產生無助與無望感,這樣情緒障礙也會影響中風復健的預後。
中風患者常會有很高的比例伴隨憂鬱症,大約20-60%中風患者也會出現憂鬱症,而且女性高於男性。而中風越嚴重,出現憂鬱症的風險也越高。這可能是生活壓力與自我照顧不便產生的無助感和挫折感,也可能是中風影響的大腦區域,和情緒處理有關,因此也產生了情緒的障礙。而且,中風後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的患者,預後較差,死亡率也較高。
中風後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物理和職能治療外,心理評估與治療也是重要的一環(延伸閱讀:腦中風後的認知復健:透過神經生理回饋調理大腦功能)。這些復健治療能有效改善憂鬱程度,以及情緒障礙,對於病後的生活也有正面影響。
[1] Yaggi, H., & Mohsenin, V. (2004).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nd stroke. The Lancet Neurology, 3(6), 333–342. doi:10.1016/s1474-4422(04)00766-5
[2] Dong, L., Williams, L. S., Brown, D. L., Case, E., Morgenstern, L. B., & Lisabeth, L. D. (2021). Prevalence and Course of Depression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Mild to Moderate 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0(13), e020494. https://doi.org/10.1161/JAHA.120.02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