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口罩該開心、還是憂心?- 新冠世代下,人們情緒解讀能力下降,容貌與社交焦慮升高

長期戴口罩,逐漸習慣隱藏情緒表情,卸下口罩,有些人對自己的面容感到焦慮,有些人對於恢復社交感到焦慮,有些人的焦慮,則是對於新冠世代下孩子的身心發展。口罩解禁後,每個人憂心的原因與面向不同,但焦慮的情緒卻又那麼雷同。告別口罩後,您是開心、還是憂心?

戴上口罩後,表情線索少一半,影響情緒判讀?

美國心理學家Paul Ekman是研究臉部表情與情緒的專家,他透過表情的研究發現無論任何種族文化,所有的情緒是由六個基本情緒構成:憤怒(anger)、厭惡(disgust)、快樂(happiness)、悲傷(sadness)、恐懼(fear)和驚訝(surprise)。在新冠疫情下,長期配戴口罩與人互動,難免會擔心口罩是否削弱了表情訊息,甚至影響人際知覺和互動?

約克⼤學(York University)心理學研究團隊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1]的研究:發現戴口罩後藏住口鼻,會讓個體對於臉孔情緒的辨識能力下降15%,甚至還改變對於臉孔識別的運作模式。

尖端心理學(Frontiers in psychology)[2]一篇研究顯示個體判斷配戴口罩者的臉部情緒,容易出現失準的情況。心理學家讓「3-5歲幼兒(Toddlers)」、「6-8歲孩童(Children)」和「成人(Adults)」觀看一系列配戴口罩的人臉照片,並要求受試判斷照片中人物表情是快樂、憤怒、恐懼、悲傷還是中性表情,然後將結果和實際表情進行比對。結果發現三種年齡層受試者對於配戴口罩的情緒判斷與實際表情都有落差;但是幼兒受測者判斷落差最大。

戴上口罩影響臉部情緒的判斷。
戴上口罩影響臉部情緒的判斷,幼兒、孩童或成人對表情解讀能力下降,其中幼兒受到的影響最明顯。

但是也有研究發現對9-11歲的孩童來說,配戴口罩環境下成長的孩童,對厭惡、恐懼、快樂和悲傷等情緒的辨識能力下降,但對於憤怒或中性情緒的辨識能力反而提升[3]。如果成人也有這樣的現象,那對於服務業來說,或許沒那麼糟糕,因為客戶戴上口罩若不高興,第一線服務人員可能更快覺察。

Maskbeauty 4
配戴口罩環境下成長的孩童(9-11歲),對不同情緒辨識受到影響不同,研究指出對厭惡、恐懼、快樂和悲傷等情緒辨識力下降,但對「憤怒(anger)」或「中性(neutral)」情緒的辨識能力反而提升。

我們常說見面三分情,許多非語言訊息的溝通是透過表情交流,所謂察言觀色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但是在新冠疫情下的世代,許多孩童都在戴口罩中成長,在認識新朋友或者人際互動時,只剩下眼睛能進行判斷。

非語言訊息並非只有表情,口罩影響情緒解讀,或許沒想像中嚴重

也有發展心理學家並不那麼悲觀,瑞典的洛桑大學醫院(Lausanne University Hospital)的新生兒科醫師Myriam Bickle Graz想了解口罩是否會影響兒童對於臉部情緒的判斷?他找在日間托育中心3-6歲兒童進行測驗,研究團隊讓學齡前兒童觀看演員所拍攝的照片,一半照片有配戴口罩,另一半沒有配戴,並讓他們判斷所觀看照片人物的情緒。

結果發現孩童判斷沒有配戴口罩照片的情緒,正確率為70.6%;而判斷配戴口罩照片的情緒,正確率為66.9%。這顯示無論有沒有配戴口罩,孩童也能也能辨識憤怒、快樂和悲傷等情緒[4]。這結果顯示雖然戴口罩會稍稍影響情緒辨識能力,但是這個影響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畢竟在非語言溝通上,表情並非唯一的線索,說話語調、肢體動作和互動情境都可以協助情緒辨識

口罩就像面具,讓不安能合理隱藏

口罩另外一個作用是讓自己更好隱藏,完全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悲歡不溢於面」;逐漸學到把自己的表情和情緒隱藏,戴上口罩只要不翻白眼,吐舌頭或嘴角不屑也很難被覺察。保持社交距離,也讓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可以不用那麼頻繁地進行社交活動。

對於原本就個性內向的人來說,「戴上口罩」、「減少不必要外出」與「保持社交距離」簡直就像天堂般,可以安靜地做自己,但是逐步解禁,對於個性內向的群體來說,就可能開始產生焦慮。因為開始恢復疫情前的生活,也是需要時間適應;特別是幾年來人與人的保持距離的互動,實體接觸變成遠距視訊,不需要特別用到「社交技巧」,於是慢慢出現「社交退縮」,習慣了這樣狀態下的生活,相關防疫措施放寬,口罩已不再強制配戴,人與人的社會互動,可能帶來潛在的社交挫折感。

口罩讓人變好看,如果沒有,那就代表您原本就很好看

疫情下戴口罩成了一種規定,口罩設計也成為另一種時尚,多樣色彩搭配、不同款式的口罩也能成為穿搭配飾。有篇有趣的實驗,在探討戴口罩會不會變得更迷人,結果發現原本被認為普通或不是特別迷人的臉孔,戴上口罩遮住下臉後,成了穿戴式遮瑕膏,迷人指數竟然提升[5]

Maskbeauty 6
戴上口罩後,魅力指數提升;無論男女,戴上口罩後的面容,都會被評為更有吸引力。特別是原本就相貌平凡的人,口罩就像妝品一樣,提升美麗程度。

許多原本相貌平凡的普通人,在這段期間成了「口罩帥哥」和「口罩美女」,露眼不露臉變成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在疫情過後口罩不再成為強制規定,對口罩帥哥美女來說,不戴口罩就好像要在眾人面前卸妝,焦慮指數自然升高。對許多沒有自信的人來說,也成了另外一種壓力,甚至產生了容貌焦慮(延伸閱讀:戶外不敢脫口罩,沒化妝用濾鏡不拍照,「容貌焦慮症」開始浮現)。

新冠疫情一開始許多恐慌與不適應,耗近三年的時間也慢慢調適了,疫情即將進入尾聲,又要適應新的開始(延伸閱讀:新冠逐漸解封,卻出現「希望疫情再久一點」的心態,心理學現狀偏誤在作祟)。人生多數時候是在一波又一波的事件中前進,過去的成為歷史,接著看我們怎麼開創新局。情緒的辨識與調適,終其一生都是一直在學的課題;對於自我形象,也是需要擁有自信去找到自我定位。口罩雖然成為生活中的保護,但當疫情不再成為致命威脅,我們不妨也試著勇敢展開新生活,不需要再被過度保護。

Maskbeauty 3
【民視異言堂】採訪臨床心理師Jason關於口罩焦慮症議題「脫下口罩 世界變怎樣?

[1] Freud, E., Stajduhar, A., Rosenbaum, R. S., Avidan, G., & Ganel, T. (2020). The COVID-19 pandemic masks the way people perceive faces. Scientific reports, 10(1), 2234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8986-9

[2] Gori, M., Schiatti, L., & Amadeo, M. B. (2021). Masking emotions: Face masks impair how we read emo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669432.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669432

[3] Carbon, C. C., & Serrano, M. (2021). The Impact of Face Masks on the Emotional Reading Abilities of Children-A Lesson From a Joint School-University Project. i-Perception, 12(4), 20416695211038265. https://doi.org/10.1177/20416695211038265

[4] Schneider, J., Sandoz, V., Equey, L., Williams-Smith, J., Horsch, A., & Bickle Graz, M. (2022). The role of face masks in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s by preschool children. JAMA pediatrics, 176(1), 96–98. https://doi.org/10.1001/jamapediatrics.2021.4556

[5] Patel, V., Mazzaferro, D. M., Sarwer, D. B., & Bartlett, S. P. (2020). Beauty and the Mask.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Global open, 8(8), e3048. https://doi.org/10.1097/GOX.00000000000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