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上近期常出現「容貌焦慮症」,是一種對於外表美麗與否的焦慮感受,嚴重的話可能會成為臨床上的「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也就是對於身體特定部位感到不滿意,而試圖想要改變身體型態。
臨床上身體臆形症的診斷需要符合四個要件:
1. 對於自己身體外觀感受到一種以上的瑕疵或缺陷,但其他人無法覺察或認為僅是輕微的現象
2. 對於外表的擔心表現在重複出現的行為上,像是一直照鏡子確認容貌、過度打扮或是不斷與他人比較外表。
3. 這種擔心焦慮已經造成臨床顯著的痛苦,影響正常社交、職業或生活。
4. 對於外表的在意無法由飲食障礙作為解釋。
身體臆形症和飲食疾患(例如暴食症或厭食症等)的患者,對於自身的身體意象(Body image)或自我形象都會有較低的評價,使其覺得對自己的外表容貌感到沒有自信,影響自尊。但身體臆形症會嘗試用裝扮或整形來讓降低自己的焦慮,而飲食疾患則是透過飲食控制來緩解自身的焦慮。
身體臆形症發生率在新冠疫情後漸增
身體臆形症的盛行率約略2-3%,但是如果在疫情期間隨著社群媒體使用的時間增加,對於外在焦慮的情況,整體發生率可能提升至4%[1]。《尖端心理學(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許多心理疾患的病情加重,居家隔離期間,會更關注自己身體的部位[2]。但是,對於自我身體形象欠佳的個體,這反而增加了注意自己主觀感到瑕疵的部位。
對於容貌焦慮或者對自我身體形象不滿意的狀況,會隨著口罩解禁後,才慢慢浮現。但是在疫情期間,或疫情過後隨之而來的長新冠風險(延伸閱讀:休息後仍感到疲倦?當心長新冠造成的長期後遺症),都讓群眾的身心狀況都受到影響,無論是焦慮、憂鬱或者疲勞讓氣色看起來變糟,都可能誘發個體對於容貌的在意。(延伸閱讀:戶外不敢脫口罩,沒化妝用濾鏡不拍照,「容貌焦慮症」開始浮現)。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為避免疫情擴散,許多產業都暫時提供服務。其中醫療美容或妝容美髮業都是個體用來緩解壓力或增加信心的美麗產業,除了提供服務的店家受到衝擊外,許多愛美的個體在這段期間,對於自身外表的焦慮度提升,渾身感覺不自在,就有醫美相關研究,探討對於自己身體形象關注程度高低不同的族群,在這波疫情下,在心理與行為上有沒有什麼明顯改變?
一篇發表在《國際飲食失調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3]的研究,透過「身體臆形關注量表(Dysmorphic Concern Questionnaire, DCQ)」篩選出對於自我外表意象在意程度高低不同的族群,接著了解他們在疫情期間,對於身形外貌的因應方式。結果發現對於身體意象在意程度較低的族群,在疫情期間會去醫美中心整理儀容的比率較低,但是對於外表十分在意的族群,在疫情期間仍然會去醫美的行為仍舊持續。而且,對於外表在意程度高的族群,如果他們相對較年輕且獨自一個人居住,他們似乎更在意外貌,而且去醫美的頻率有增加的趨勢。
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可能對於稍微在意外貌的族群來說,剛好可以在這段時間減少去醫美,甚至讓自己對外表身形的在意程度,能夠調整到比較合理的範圍。但是,卻對原本就已經很在意外表體型的個體,更專注於外貌的細節,使得其對於面容焦慮的壓力程度反而增加。
雲端會議效應-視訊可能是面容焦慮的誘發因素
冠狀病毒 (COVID-19) 大流行迫使許多工作場所徹底改變他們的溝通方式,並迫使公眾考慮與同事和親人保持聯繫的新方式,同時保持社交距離。
新冠疫情之下,因為隔離但又需要進行人際交流或會議溝通,通訊軟體使用頻率激增,也讓人開起「視訊」的機會比以往多,這樣的情況不只透過視頻看到別人,同時也看到自己。過往實體會議,你只看得到別人的表情,不會看到自己的面容;但視訊會議同時多人上線後,你的視窗也能看到自己的樣子。在通話期間還可以從「觀察者角度」看到自己,這就好像每天盯著鏡子看幾個小時。對自己外在很在意,卻又對自己身體意象比較負面的個體,即使在短暫地照了照鏡子之後,無論男女都會覺得對於外在身形的不滿感增加。
這樣也造成了所謂「雲端會議效應(Zoom effect)」[4],也就是讓人更加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儘管健康人和有身體臆形症的人在照鏡子後,多少都會感到焦慮不安,但是兩個族群在照鏡子時所關注的焦點還是有差異,一般人會把注意力平均放在最好看和不滿意的部位,並以整體做為自我身體形象的評估。但身體臆形症和飲食疾患者會把多數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滿意的部位上,然後放大這些身體部位,並加深對自己身體意象的厭惡不滿。
許多身體臆形症患者在疫情期間對於醫美的需求不減反增,有調查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微整形的手術紀錄在2019年平均有252萬次,到了2020則增加到397萬次。顯示疫情下,許多因素讓人更在意自己的外貌,隨著口罩解禁後,這些面容焦慮或者對自我意象不滿的個體,焦慮會逐漸浮現。
[1] Zaami, S., Sirignano, A., García-Algar, Ó., & Marinelli, E. (2022). COVID-19 pandemic,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d body image issues, a worrisome correlation.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6(1), 291–297. https://doi.org/10.26355/eurrev_202201_27780
[2] Quittkat, H. L., Düsing, R., Holtmann, F. J., Buhlmann, U., Svaldi, J., & Vocks, S. (2020). Perceived Impact of Covid-19 Across Different Mental Disorders: A Study on Disorder-Specific Symptoms,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Behavio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586246.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586246
[3] Pikoos, T. D., Buzwell, S., Sharp, G., & Rossell, S. L. (2020). The COVID-19 pandemic: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he shutdown of the beauty industr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53(12), 1993–2002. https://doi.org/10.1002/eat.23385
[4] Pikoos, T. D., Buzwell, S., Sharp, G., & Rossell, S. L. (2021). The Zoom Effect: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Video Calling on Appearance Dissatisfaction and Interest in Aesthetic Treatmen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41(12), NP2066–NP2075. https://doi.org/10.1093/asj/sjab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