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準備的時間與心力




上台說話,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以前我怕得要死,也不知道怎麼說話(到現在還是會緊張)。但是,演講是有技巧的,也是可以學習的,只是多數的人不知道怎麼學?

        陳志金 醫師分享了「1600只能請到猴子來嗎?從演講談價格與價值」一個小時台幣1600元的鐘點,可以請到什麼樣的講師?究竟,主辦單位在辦演講或者繼續教育,是為了什麼目的?為了辦而辦?希望帶來改變而辦?如果是前者,那麼就隨便找一個人上台念念講稿就可以。如果是後者,那麼可能就要思考用什麼方式邀請到有經驗的講師。

第一種:學院學術講師

       就是一般大學那種講師,他可能滿腹經綸、研究頂尖、學識豐富,但是演講就講得像上課,令聽眾昏昏欲睡。不過,在學術領域通常是圈內人分享,所以大概都知道在講什麼,重點是知識的分享交流,所以也不太需要教學技巧。但是,如果這樣的講師拿到衛教講座上,民眾可能就會不知所云。我先強調這沒有對不對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

第二種:能言善道講師

       這類講師也許沒有精美投影片,也沒有華麗的簡報;但是就是有舞台魅力,同時也講得有聲有色,有時會讓聽眾有些笑點。但離開講座會場後,仔細回想講師的內容,好像也沒有講些什麼?或者講得東西很多聽眾都已經聽過。有時候在公定價格能遇到這樣的講師,算是運氣還不錯了。

第三種:有趣有料講師

       這類的講師已經有一定的風評,可以把一個講題信手捻來,娓娓描述整個內容,搭配故事、案例,投影片精美,然後台風穩健,還可以和聽眾有所互動,這除了是「演講」外,更是「教學」
       
除了可以把生澀的概念轉化成大家可理解的語言,同時也可以把核心概念有效傳遞給聽眾;通常這樣的講師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的簡報教練憲哥說:「沒有人是天生的,大家都是媽媽生的」。這樣的講師勢必投入大量的心力,除了充實本職學能外,也對自己演講的優缺點做了分析。基本上,公定價格可以遇到這樣的講師,那應該是講師不在乎價格了,他在乎的是「價值」或是期待發揮的影響力。

第四種:超級企業講師

       這類講師已經不單純是「演講」或「教學」了,更是在進行「訓練」。透過專業知識技能以及自身經驗,將理論與實戰經驗融會貫通,讓該領域的後輩減少許多摸索的時間,可以很快在職場上或者工作場域上手,並且發揮生產力;通常是上市上櫃公司會聘請這類講師,針對公司內部員工或者主管,進行訓練或者繼續教育,所以這類講師若無三兩三,哪敢上梁山?因為訓練過程中,要隨時回答各類的「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講師如果沒有辦法說服聽眾,下次就別想有企業內訓的機會。這類講師基本上要用公定價格聘請到演講,除非真的有什麼天時、地利與人和,或者其他未知因素,套一句吳念真導演說的話「我只有兩種價格,一種很貴,一種不用錢。
       我是初出茅廬的小小臨床心理師,所以都不算這四類的講師(因為Jason還不是個講師,哈哈哈!),但自己有機會受邀演講時,一旦答應了就會全力以赴,除了自己會花大量時間準備外,甚至還自己貼錢製作教具或相關獎品。我準備演講時通常會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與蒐集「資訊」

作業時間:一周至一個月不等。


        一旦接獲演講邀請時,就會先問自己:什麼主題要給什麼對象?有多少時間準備?如果主題不是自己擅長的,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與消化?如果沒有就拒絕,因為只是浪費自己和邀請單位的時間。如果確定主題是自己熟悉的,接著評估有多少時間準備?即便是講過很多場的主題,仍會因為對象不同而需要重新設計。這個階段,我會透過大量閱讀、繪製心智圖、整理便利貼等方式,來整理整個演講的脈絡。
● 準備演講過程中,總是要投入大量心力、預備教材、大量閱讀;還要整理便利貼來整理脈絡。
● 整理出脈絡後,還要想是否有些句子可以打動聽眾的心裡;或者可以怎麼樣表達。


第二階段:構思與設計「內容」

作業時間:兩周至一個月。


       整個資料或者重點整理好了,就會開始構思演講的內容要怎麼呈現?甚至寫成腳本,什麼時候要轉場?內容要用什麼方式呈現?故事、案例、影片或者體驗?每一種呈現方式都要推敲是否可以描繪出主軸?或者給聽眾帶來效果。接著還要設計投影片,要怎麼樣的視覺呈現讓聽眾最好理解?這時候到上台前都還會不斷地「修改、重作」,然後再經歷「重作、修改」的迴圈;如果還需要製作教材教具,通常還要額外花一個月的時間去設計。
● 構思內容,然後設計主題;這是某一場演講的流程圖,什麼時間點要搭配哪個投影片的rundown
● 如果要開發教材教具,則時間和金錢的成本會再加上去。

第三階段:演練與重作「流程」

作業時間:大約兩周。


       這些前置作業完成了,就還要演練過,對著鏡子對著什麼都好,我的簡報教練福哥說:「再大牌,都要彩排」。今天五月天的演唱會,他們已經有多次演出的經驗,在上台前還是會再採排過,為的是降低其他非預期因素的干擾。總不希望上台後,自己就先跟聽眾道歉說:表現不好請見諒。這個階段一定會遇到「頓點」、「卡點」,而遇到這種情況要嘛就:練練練。要嘛就:修修修。
        這時候,大腦會出現心智模擬整個演講過程應該會是怎麼樣?然後預設一些因素如果發生了(電腦當機、投影片撥不出來、喇叭壞掉、沒有空調),可以怎麼處理?或者怎麼樣隨機應變?演講,是一場表演;永遠不要預期一切都會順利,要想萬一發生了,可以怎麼應變?
● 進入演練階段,就會不段的修改投影片,以及順流程。

● 如果投影片或者硬體壞掉,有沒有辦法繼續演講?這時候一枝筆、一張黑板可能就派得上用場。

第四階段:檢討與分析「結果」

作業時間:大約一至二天。

       演講結束了,不是簽完領據就完成了;這時候還得檢討自己的演講表現,無論是從聽眾的回饋,或者自我的反思。看自己預期的效果有沒有達到?埋的梗聽眾有沒有笑?帶的討論聽眾有沒有投入?如果下次再講同樣的主題,有沒有可以表現更好的地方?或者有沒有其他更棒的教學方式?
● 演講結束,還要誠實面對自己表現不好的地方,把可以改進的檢討做成報告,讓自己下次的演講表現可以更出色。

         經過這四個階段,我們來換算一下鐘點唷!演講兩個小時,公定價是3200。那前置作業和整個流程的時間,我們用最保守、最少的時間來計算:第一階段(蒐集資訊16小時,第二階段(設計內容20小時,第三階段(演練流程20小時,第四階段4小時(檢討結果),總共工作時間最少要60 個小時。這時候換算成演講的時薪是:3200/60=53元(我還不如去當家教或工讀生)。

       噓!小聲地說,有些單位只有邀請一個小時唷!這時候鐘點變成1600/60=26元(買一條白吐司還不夠,嗚嗚嗚!)
       喔!對了,還沒有把「機會成本(這些時間拿來準備演講的損失)」和「教材製作成本」算進去唷! 如果,我還是個nobody就已經這樣預備演講,想想若要邀請職業選手級的講師,您覺得要付出多少心力才能邀請到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