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製圖大賽-獲獎心得

       這次參與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嘗試用圖像紀錄(Graphic Recording)的方式,讓會議過程透過簡單的圖解,讓自己能夠隨時回憶起會議的內容。心理學探討記憶裡,有個現象是「圖優效果(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圖像比文字更容易記憶、回想、進入情境。而這樣的視覺圖像筆記,讓我練習從整體的角度思考,比較不同的資訊找出聚焦點,嘗試把資訊彙整成構想圖。
       我們經常會希望「跳脫框架來思考」,但是當我們不在框架裡,就沒有跳脫的問題;而製圖大賽的精神是「萃取概念、清楚筆記、數位處理、上傳並加圖說」擺明了就是要圖也要有筆記,那乾脆就用畫圖來做筆記;觀察了新思惟年會製圖大賽歷年得獎作品,不外乎就是「電腦製圖」以及「文字插畫筆記」。所以這次打算來挑戰手繪的「做好一張圖」,沒想到就獲得青睞得到「製圖王」的殊榮。
      從小到大,我的繪畫能力沒有很好,接觸美術的時數大概和大家差不多,就是國小到高中的美術課(有時還會被考試科目的老師借去上課這樣)。兩三個月前的我根本就畫不出視覺紀錄,但我有受過心智圖管理的訓練,所以會畫心智圖。直到楊斯棓醫師在某一次的課程中,邀請享畫工作室RaeRebecca來擔任視覺紀錄,才發現原來也可以用圖像來做紀錄。在心理學的記憶力測驗中,我的語文記憶差強人意,但是視覺記憶卻優於平均差不多兩個標準差,簡單地說就是:我比較擅長透過圖像來學習。
RaeRebecca的視覺圖像記錄分享

那以下就來分享我在製圖過程中,大家可能會有的好奇的三個問題:

Q1:我不擅長畫圖,可以學習圖像筆記嗎?

   
       其實圖像筆記重點是筆記,只是透過圖像來當作溝通的語言,所以不需要畫得像;在《餐巾紙的背後》這本書提到:視覺化思考不用具備什麼繪畫技巧,只要會畫圓圈、方塊、箭頭,就可以表達出複雜的概念。

       而生活中的所有物品,大概可以用圓形、方形和三角形這三個基礎型,就可以傳達出各式各樣的物品。在知覺心理學裡,人看到的東西是透過原型(prototype來詮釋,它是一組相關物體或型態的典型特徵,所以只要能夠點出特徵,就可以讓對方知覺到訊息重點。

平常就練習用幾何圖形作筆記,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

Q2:怎麼有辦法邊聽邊畫,抄得還比畫得快,這樣不會遺漏訊息嗎?

       某一程度我想與臨床心理學養成過程有關,因為我們面對個案,除了聽對方說的話以外,還要了解背後的意圖以及在脈絡裡的意義,也因此對於關鍵語句的敏感度會稍微高一點點,所以在聽演講的時候比較容易去處理相關的訊息。

    不過,RaeRebecca分享過視覺紀錄通常都會事先和講者溝通,知道整個架構以及視覺紀錄的目的,才比較能夠抓住訊息重點。但是這次我也不知道講者的架構是什麼?但年會事前Q&A以及講者寫的文章,我都看完了,所以大概有一些方向。接著就是臨場作筆記以及相片輔助,而筆記都是以關鍵字紀錄,這是因為心智圖的技巧,以及運用心理學記憶組織的模式來幫助自己萃取重點。

    基本上,我自己認為就算筆記100%完整,在我的腦裡也不會記住100%,隨著時間過去也會出現遺忘(通常第三天只剩下28%)。倒不如我在演講裡,專心吸收至少50%,然後精緻化以及深化這些知識,讓他可以留在自己的記憶裡久一點。

畫完圖再重新看的時候,我自己很容易就回想當時後演講的情境,內容也比較容易從記憶提取


Q3:沒深入學過繪圖,怎麼可以畫出來好像還可以的圖像?這樣的圖像紀錄有什麼好處。

       先前提到只要能找到特徵,人就會自動詮釋,所以「多觀察」是一個重要的修練,多數時候我們都有「看見」,卻沒有「觀察」;所以留意身邊的人事物,就會讓自己的敏感度提升。

       至於這樣的紀錄有什麼好處?我覺得除了加深印象以外,還有簡報功能;假設今天臨時要簡報,來不及做投影片;又或者硬體設備壞掉,這時候只要有一張紙一枝筆,或者一個白板/黑板,就可以透過圖像的方式來呈現。

沒有投影片,一樣能簡報、一樣能教學;只是比較累 XD

       名廚 江振誠分享過:「學習技巧只是起步,技巧學會後,如何發揮,如何創立自我的風格,才是成敗的關鍵。

謝謝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提供很棒的舞台,讓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視覺紀錄筆記。


好開心呀!竟然得獎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肯定。